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随着北外滩发展的全面起势,这里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重要展示窗口。在这片4.4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汇聚着诸多体现海派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特质的建筑、遗址和纪念地。
这其中就包括位于苏州河(虹口段)沿岸的河滨大楼。大楼于1932年3月建成,现代派风格,建成时被誉为“远东第一公寓”。
为了讲好北外滩历史,解读优秀历史建筑,1月5日,虹口区方志办在河滨大楼的“河滨会客厅”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上海文史专家,“爱上北外滩”丛书《河滨大楼》的作者彭晓亮解读“河滨大楼与北外滩变迁”。区方志办主任苏丽,北外滩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区文联主席赵亦农出席,区方志办副主任冯谷兰主持。虹口区档案、党史、方志干部及居民代表现场聆听。
彭晓亮,上海市档案馆接收征集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副研究馆员,上海市档案学会副秘书长、档案文化传播与利用工作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国家档案局备案的档案专家。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上海城市史,档案史料编纂。主要成果包括:编纂《周作民日记书信集》《钱新之往来函电集》等,专著《河滨大楼》等;参加国家重点档案项目《抗日战争档案汇编•上海卷》编纂,国家级项目“中央文库在上海”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史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