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相关文件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持续推动社区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区民政局于近日开展了社工赋能工作坊第三期培训——“社区自治”工作坊,社区自治项目居民区推荐40名社工骨干参加。
本次培训依然是由氛围轻松愉快的破冰活动开始,通过简单的团体游戏,一方面让学员们感受到了团队的重要性,团结就是力量,个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团队成员们集思广益获得成功;另一方面,也学习到了解决问题的态度,善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暗示在工作上要两条腿走路,多种方式齐头并进。
本次培训邀请到中国志愿服务培训专家、上海家庭教育指导师林士杰老师,带来主题为《自治项目如何招募管理好志愿者》的专题教学。首先通过几个问题引发学员们关于志愿者的思考:谁可以是志愿者?可以提供什么?你挑人?人挑你?接着围绕队伍孵化、位置与分工、规则与惩处、晋升与荣誉与增能等方面具体展开介绍志愿者的管理方式。
来自浦东新区北蔡镇大华三居的苏政丽书记现身说法,以辖区内治理为例生动分享了《如何做好居民自治工作》。苏书记分享了“大上海保卫战”背景下,“宝贝联盟”党建自治品牌的建立,并据此拓展成特色自治平台的故事。居民自治工作的成功需要根据辖区的特点,结合人群的需求,社区工作者需要进行牵头引导,转变思维方式,让居民成为活动的主导者,通过活动凝聚居民,让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从而打造熟人社区。
培训第二日,学员们在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硕士生院外导师,全过程参与式社区发展的实践者何嘉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长宁区新华社区营造中心进行实地参访学习,回顾了新华社区营造中心如何与街道、在地企业、商户、周边高校、自组织、社区达人共建社区。持续多年的社区营造行动所形成和孵化的各方社区力量为新华路街道不断增强韧性,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与挑战,持续探索形成新的愿景,不断向着新的愿景出发。
本次培训还邀请到上海浦东新家园社区治理发展中心理事长王燕老师带来主题为《社区自治项目的策划与管理》实战教学。王燕老师首先从与社区自治相关的各方入手,介绍了社区自治项目需要协调调动各方资源,以居民需求为主,引导居民有序参与小区公共性公益性事务,全过程参与社区事务的解决落实,随后具体展开讲解了社区自治项目的类型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培训的最后环节,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派学员代表分享了微论坛的小组讨论结果,本期主题为“基于社区治理主题设计一个社区自治项目”。
来自北外滩街道久耕居委会的柳家康分享了“爱心菜园”的社区自治项目,主要内容是在小区花园里开辟一小块地,用于进行亲子活动,该项目可以锻炼身体,增加亲子间亲密关系,同时将长出的果实作为慰问品,赠送给小区内的独居老人。
来自广中路街道何家宅居委会的周文悦结合虹口区老龄化高,基础设施老旧的情况,分享了“美丽楼道”的自治项目,具体内容为对老旧楼道进行清洁整理,并且在墙上增加墙绘。该项目为楼道增加了活力,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来自曲阳路街道赤三居委会的施祖英分享了“儿童友好社区”社区自治项目的设想,联想到辖区上海市外国语学院、中科院的高校资源,借助大学生的力量服务于学龄前儿童,为孩子提供英语启蒙、科普讲座以及参访学习的活动,希望能够通过居民自治项目减少社区工作者的压力。
来自凉城新城街道科佳居委会的骆崇莹分享的是组内学员所在辖区正在规划的关于中草药的项目,为了满足高档小区居民的种菜需求,预计在社区中规划出一片中药科普园地,既能够提升小区环境,丰富儿童课余生活,也可以将收获的药材赠送给有需要的独居老人。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该项目让社区中的失独、伤残人士敞开心扉走出家门,成为传递爱和温暖的志愿者,也丰富他们的生活,提升幸福感。
本次培训的内容紧扣“居民自治”的主题,从志愿者的招募与管理、社区自治项目的设计到实地参访学习,既有概念性的解释,也有“接地气”实用技巧分享,总体内容丰富,案例生动有趣,课堂氛围浓厚,学员们都收获颇丰。
社区作为城市中基础性、支撑性的社会组织,依法推进居民民主自治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的根基。居民自治工作需要通过活动凝聚居民,让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妥善做好志愿者管理,利用好社区能人,最大化的调动社区资源,打造出一个个熟人社区。
下一步,区民政局将通过开展不同主题的培训,提高辖区内社区工作者的素养与专业能力,进一步挖掘社区治理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