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虹口区司法局在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中以人为本、宽严相济,做到“四个坚持、四项优化、四度提升”,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全面强化工作成效,有力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有序融入生产生活,实现社区矫正对象连续五年无重新犯罪的目标。
坚持党建引领,优化队伍力量,提升工作专业度
五年来,面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虹口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着力抓好专职干部、选派民警、矫正社工队伍建设。结合执法责任制建设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强基础、建机制、带队伍、树形象”的工作思路,加强廉政教育,打造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素质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社区矫正工作力量。定期开展相关法律、各类政策及业务理论常态化培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实施“党建引领+社区矫正”人才培育计划,坚定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增强专业化水平,推进了社区矫正工作整体专业度稳步提升。
坚持制度建设,优化品牌特色,提升举措转化度
坚持把抓好建章立制作为筑牢社区矫正工作基础的一条重要途径。切实做好《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依法推进社区矫正委员会建设。
加强与公检法等单位的沟通联系,对执法各环节进行再梳理、再规范、再优化。积极落实智慧矫正场所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核查力度,探索创新智慧化应用。
以矫正需求、矫正方案、矫正措施、矫正评估为核心要素,构建“按需施教”工作模式。以“裴大凤工作室”为依托,持续开展启程心理矫正项目,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心理矫正工作。
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依托新媒体传播手段,深挖先进典型事迹,充分发挥正面引领作用,扩大矫正工作影响力。充分利用虹口区的红色基地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忆往昔,我心中的一抹红”红色教育系列主题活动;针对老年经济类社区矫正对象法律意识淡薄、思想固执的特点,由检察官、律师等开设《民法典》课堂、防范金融诈骗、“防非宣传月”“远离罪恶、慧眼识骗”等课程,五年内累计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百余场,切实将各类法律、政策和工作举措全面贯彻落实到日常管理实践中。
坚持条块联动,优化工作网络,提升各方响应度
探索分类别、分级别、分阶段三分教育模式,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组建教育讲师团,根据对象不同案由和行为特点等按需施教,每周分类开展法律法规、职业技能和心理健康教育;
围绕春节、国庆、进博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制定安保方案,开展应急演练,落实值班值守,积极探索自上而下的社区矫正不稳定因素排查、发现的条块联动机制,对全区矫正对象情况进行滚动排摸,通过日常走访、信息化监管、动态研判等措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维护区域和谐稳定。
通过建立健全公检法司联席工作会议、重要信息互通机制,不断优化社区矫正工作网络,共同对薄弱环节和不稳定因素剖析原因,寻找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的对策。同时,整合人社、民政等职能部门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监管、帮扶工作。
特别是五年来在各个重要安保节点,根据工作要求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平战结合的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实现工作网络畅通,工作合力倍增,应急处置提速升级。
坚持宽严相济,优化方法途径,提升管教实效度
为预防和减少重犯,进一步提高动态研判分析质量,深化分级分类管理,坚持“一人一策”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深化社区矫正工作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科学评估、科学分类、精准帮扶。
尤其是在2022年“大上海保卫战”期间,为确保社区矫正对象管控到位、监督到位、矫正到位,筑牢社区矫正安全屏障,坚持实施“日报告”制度,通过不定期视频核查方式,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全面排查。建立健全安全隐患和重点、重要社区矫正对象“双台账”,逐一制定风险化解预案,确保无重大负面舆情及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事件发生。
复工复产后,会同区检察院共同做好经常性外出对象的审批工作,让矫正对象既体会到了法律的威严,也感受到了管理的温情,全面提升了社区矫正的工作成效。
在今后工作中,虹口区司法局将加快探索实践社区矫正刑事执行工作的新思路,总结好经验,形成好方案,为推动城市市域治理,助力平安虹口建设,打造“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