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发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在社区基层治理工作中的领头雁作用,北外滩街道领航书记工作室带教书记与居民区新任命的第一书记开展结对共建。
近日,北外滩街道“书记要对书记说”主题活动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北外滩街道领航书记工作室全体成员、北外滩街道居民区第一书记参加。
鸿兴、西安、前进、汉阳、唐山等居民区第一书记,结合近期工作情况,就遇到的困惑和带教书记进行了互动讨论,共同寻找社区治理工作“最优解”。
“这段时间,我和居民干部一起做好社区的防疫、创文等工作,特别是和他们一起与施工方协商小区门口的停车和出行事宜。"北外滩街道西安居民区第一书记周晓霞表示:“我原来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工作,从纪念馆到居民区,虽然我的工作内容发生了转变,我的身份和职责发生了转变,但是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信念。我将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同时,做好居民区工作,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排百家忧,暖百家心。只有真正做到与居民同心共情,才能做好居民区的工作。希望今后能在这个居民区的舞台上做出新成绩。”
大家围绕如何发挥书记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等话题畅所欲言,进一步助推基层党组织建设,营造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居民区书记队伍建设专业化水平。
北外滩街道领航书记工作室领衔人张志刚表示:“居民区第一书记要提高政治站位,要对工作有满腔热情,用情用心用力去解决群众的问题,要不断学习基层工作怎么做,讲究方式方法。例如遇到旧改,重点是怎么安抚老百姓,使政策能够落实落地。又如遇到美丽家园建设,就是要把环境整治好,小区的机动车怎么停放、充电桩怎么安装等,都是很实际的问题。”
据悉,北外滩街道领航书记工作室将通过书记结对、定期开会探讨问题等方式,发挥“扶上马、送一程”的传帮带作用,让年轻书记有更大空间发挥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掌握方法技巧,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虹口区北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11月10日至11日,虹口区分批次召开2023年“虹馨工程”项目评审会,对各街道社会治理创新项目进行集中评审,以期更好更快地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构建、加快打造“生活圈+”,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各街道主要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参加。
此次评审会共有19个项目参评,相关街镇负责人通过ppt展示、现场答辩等形式对项目背景、主要做法、进度规划、预期成效等内容进行全方位展现。汇报结束后,上海市委党校现代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兵作为特邀专家与区民政局、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分别围绕项目必要性、创新性、主要做法、资金使用、具体成效等维度进行讨论。
凉城新村街道
凉城新村街道计划开展的市民驿站为老服务功能提升项目及绿动凉城美好社区建设项目,聚焦居民区亲民化硬件设施建设,打造安全、便捷、适老、低碳的生活环境。
广中路街道
广中路街道计划开展的灵新小区北片区社区服务中心功能提升项目和天通庵路“城市会客厅”项目,聚焦居民区及周边普惠性服务功能建设,推进居民养老、健身、休憩等利民惠民服务设施建设,完善15分钟生活服务圈。
北外滩街道
北外滩街道计划开展的河滨会客厅提升项目、一网通办24小时延伸服务点建设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智慧康养项目,聚焦辖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弱项,高水平建设一系列贴民心、高颜值、智慧化的便民工程,提升居民满意度幸福感。
江湾镇街道
江湾镇街道计划开展的长春路口袋公园项目和虹湾路综合改造项目,与彩虹湾15分钟社区生活圈项目深度融合、有机统一,从居民群众的便利性和惠民性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整体建设和细节改造,提升城市品质。
四川北路街道
四川北路街道计划开展的环中共四大会址“15分钟生活圈”项目和书香会客厅项目,对现有空间的功能进行复合,并充分利用了辖区深厚的红色资源及文化资源,发挥党建引领、文化惠民的作用,提升辖区居民群众的自治能力。
嘉兴路街道
嘉兴路街道计划开展的儿友好社区建设项目和“环瑞虹治理品牌”项目,通过制度、空间、服务、文化等多个层面鼓励儿童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并着力打造“环瑞虹美好嘉园”多类型社区会客厅,挖掘社区能人及其他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建设。
曲阳路街道
曲阳路街道计划开展的赤峰路319号民防地下空间赋能项目、居委会“下楼工程”和数字化治理社区应用--“数字孪生社区”建设项目,坚持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的原则,持续继续挖掘、整合、利用各类闲置空间,并将数字治理场景与智慧社区建设紧密融合,“以数赋能”基层智慧治理。
欧阳路街道
欧阳路街道计划开展的“全龄化”康养街区共同体、蒋家桥居委“物业+养老”项目(二期)、模范居委“欧邑小站”+邻里会客厅功能提升项目,以老人的需求为工作出发点,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
区民政局局长沈敬威在点评中多次提到:“虹馨工程”立足于百姓需求,充分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因此各类项目在规划中既要符合社区发展要求、又要契合民生实际需求,以期充分激发每一个街道的创新活力。
项目开展过程中一是要充分体现出功能性,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优化和完善城市功能;二是要充分带动居民的共治参与,以服务凝聚共识、以链接促进互动,撬动共治“能量”;三是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打破传统意义上单一依靠财政拨款的工作思路;四是要确保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的全过程民主,更好地体现群众百姓意志、保障群众百姓权益。
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起点,虹口区民政局将继续以“虹馨工程”为平台,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考量,持续遴选更多具有虹口特色的可实操、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社会治理特色品牌,丰富社区治理内涵、提升居民自治参与,将“人民愿景”更好地落实为具体“服务场景”。外滩街道举行“书记要对书记说”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