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贯彻“求办案极致 铸监督品牌”理念,全面提升检察干警的案例意识、案例研究与写作综合能力,培育典型案例、助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虹口区检察院“虹学社”举办案例研究专题交流活动,四位检察官作为与谈嘉宾就案例研究与写作的经验技巧和心得体会作交流分享。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卫民出席会议,“虹学社”全体成员参加座谈。
分享会上,四位与谈嘉宾结合自身的案例研究经历和思考,从案例挖掘、培育、撰写、使用,案例思维培养和研究习惯养成等多角度向青年社员传授经验。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学习研究、撰写和消化吸收,可以潜移默化地逐步提高检察官在认定事实、运用证据、适用法律、把握政策和释法说理等方面的能力。
第一检察部检察官 邱坤
大案在于经营、小案在于总结。大案办理全过程要注重实体与程序的规范性,避免出现质量瑕疵;小案办理要勤于回顾、善于总结,在日常积累中常学常新、发现亮点。
第三检察部检察官 盛琳
案例研究要经历一个从有想法、肯动笔,到出成果的厚积薄发的过程;案例思维的培养在于平时对普通案件、法律热点、社会现象、新法适用争议等等问题的善思和追问,而案例的反向思维和拓展思维又能够反哺于办案实践。
第五检察部副主任 刘强
在办案中应重点关注首例、新罪名,新犯罪手法,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存在分歧,有重大社会影响、适合开展释法说理,与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年度工作计划主题相符,与最高检、市院重点工作或我院特色品牌相关等方面的案件;案例撰写要严格按照征集要求,做到言简意赅、保留精华、说理透彻、逻辑自洽,努力通过案例研究推动执法司法标准的统一,体现“求极致”的办案理念。
第七检察部检察官 牟莉
案例撰写要因“题”而异,指导性案例注重对法律争议问题提炼类案适用规则,而典型案例更偏重于法治宣传和工作经验推广;精品案例的打造不仅是后期语言上的反复打磨,更要早在案件办理时就做到精心策划、周密布局。
陈卫民副检察长指出,研究能力是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强基础”,办案要有“止于至善”的目标追求和把“案件办成案例”的精品意识。研究室要在全院案例研究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在浓厚氛围、做大基数、长期经营、打磨精品上下功夫、花力气。努力把“研究圈”做大做强,不断丰富虹学社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为干警的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提供平台和支撑,共同挖掘好“案例富矿”,把握好大案“精品基因”的同时,也不错过小案的“乾坤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