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斗,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区建管委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全区疫情防控“战场”上,编织了一道道逆向而行的风景,书写了一个个逆向而行的抗“疫”故事。
战“疫”有我,我是“车队长”
我叫潘木森,在区建管委市政科工作,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3月29日,我接到留守单位的通知后,立马打包好行李准备出发。临行前,我把冰箱里塞满了蔬菜、瓜果等各种食品,又使劲亲了亲刚满周岁的儿子,他还不会说话,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整理行李,也不知道爸爸要去哪,只是和我摆了摆手。
浦西封控前一天,为确保核酸检测全覆盖无死角,我区从相关交通运输企业征调了59辆车辆组成流动核酸检测车。根据组织委派,我负责调度这59辆车的使用。
59辆车有大巴也有中巴,驻车点有3处,各街道的需求又有所不同,接到调度任务后,我和同事们就如何合理分配好车辆进行了思考和讨论,于3月31日中午完成了车辆分组。“所有车辆必须配备通行证,驾驶员佩戴工作证,车辆进行编号,车上张贴宣传标识”领导对车辆管理提出要求。于是我立即投入新的工作,一方面与区卫健委协调,申请工作证和通行证,另一方面赶紧与广告公司联系,让他们制作宣传标识。下午4点,车辆集结完毕,我赶到集合点分发证件;晚上9点,宣传标识印刷完成,我和同事们拿到即刻赶往驻车点,我们三四个人摸着黑,在车辆间来回穿梭,最终在次日凌晨2点30分完成车辆标识张贴工作,并在封控前赶回了单位。回到单位,领导也还没休息,关心的问道:“车辆安排得怎么样?”“都安排好了,我睡觉前再跟驾驶员们和各个街道关照下明天的工作要求,领导放心吧。”终于,我躺下休息了,但刚要入睡,一阵电话声把我惊醒,“小潘,我们街道明天有几个居民要去医院看病,你给安排一辆车吧。”“好的,我来想办法协调车辆。”凌晨3点半,我拨通了街道同志的电话。“喂,小潘,什么事情?”……突然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还在工作。
4月1日以来,我每天都在协助解决车辆驾驶员们核酸检测、住宿饮食、防护设施等一系列问题,统筹安排各个街道、各个部门用车派车问题,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4月5日突然接到了外公去世的噩耗,非常难过,心情也很低落,但我想到小伙伴们都还在社区“疫”线不懈奋斗,这时候组织需要我,防疫工作需要我扛起重任,我打起精神,继续投入战斗。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同努力,上海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
从“绿马甲”到“大白”
我叫许俊杰,是一名今年2月刚刚加入虹口区建筑业管理中心的新员工,入职没多久就碰到了新冠疫情的“来袭”,在上级部门发出志愿者号令时,我主动报名参加了突击队,虽然女儿刚满两岁,家中老人也刚做完手术不久,但家人尤其是妻子给予了我理解和支持。从3月上旬开始我先后在川北街道、广中街道支援社区防疫工作。
进入社区后,换上“绿马甲”,我的任务是电话联系住户,有时一天要打几百通电话,通知结束后,就和居委工作人员一起封锁小区或高风险楼栋。同时由于居委干部女性较多,我还主动承担了器材搬运等工作。然而更大的考验是核酸检测,我所支援的社区有着4000多名居民,为了保证能按时完成核酸检测任务,我从“绿马甲”转换成“大白”,和居委会同事一道,通知居民、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持队伍秩序、安抚居民情绪、保持人员间隔并帮助老年人登记健康云。
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便引导他们走绿色通道,尽快完成检测。面对封控期间家中老人独居、重要快件待取、非机动车未停放妥当等居民提出的实际困难,我会尽力帮他们完成或协商解决方法。在分发自测试剂盒时,我想办法先将试剂盒和棉签滴管以50个为一组分好,打印好楼组人员名单,这样按楼组秩序领取时,只需补充或减去少许数量即可,提高了分发的时效。
在社区防疫志愿服务是忙碌的,有时候一整天下来,中间几乎没有休息,吃饭也只能靠轮换。志愿者的工作让我切身体会到社区一线工作的辛苦和不易,但乐观的我内心充满着希望,相信上海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战胜疫情,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告别家人,我奔走在社区“疫”线
我叫陈渠成,来自区市政水务中心综合计划科的一名工作人员,3月以来,上海面临着疫情以来最艰难的时刻,我知道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时候到了。
“3月29日起本单位所有住在外区的工作人员需要在中心留守待命”,接到这个通知时,我稍有些担心,家里有着怀孕的妻子,还有一个刚满4岁的孩子,我走了家里怎么办?谁能替我照顾好他们呢?但我知道身为共产党员,只要组织召唤,一定要服从组织安排。我匆忙赶回家中,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好家里的一些事务,并整理完行囊,孩子一声声地叫着“爸爸”,眼神中透露对我的依赖和留恋,妻子不断叮嘱我要注重安全,拥抱过后,不敢回首,我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单位。
在这个关键时期,我报名参与了社区防疫志愿服务,我被分配到凉城街道凉三居委会。3月31日到居委报到后,与居委工作人员了解了社区的相关情况,更加清楚此次战“疫”的不易,更加清楚此次肩负的重任。4月1日,浦西封控管理正式开始,我的工作是负责小区内排查、核酸检测扫码、人员排队疏导、秩序维持等,工作中我耐心指导,细心排查,用心安抚,对于居民们的理解和赞扬让我感动,也让我充满动力。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哪里有需要,哪里就冲向前。离开小家,为了大家,一鼓作气,战胜疫情,上海加油!
“疫”无反顾 我是“95后”
“我报名参加防疫志愿任务!”我叫范伊莹,我是来自区交通管理中心的一名“95后”,疫情在前,身为共青团员的我毫不犹豫地向组织提出“请战”申请。我很荣幸作为第一批下沉社区的志愿者。
3月12日,根据安排,我与区内其他部门的同志来到位于广粤公园的核酸检测点,配合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当天来参加检测的绝大多数都是附近建筑工地的工人,许多人根本不知如何通过手机在“健康云”小程序上进行核酸检测登记。为了提高检测效率,维持现场秩序,我同另外几位同志分头检查大家的手机是否已有检测二维码,若没有,则耐心地指导其进行信息登记,或用自己的手机帮其登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当天的任务。在之后的两周内,我又多次参与川北街道防疫志愿者工作,从“核酸检测现场”转战“抗原试剂发放”“协助抗原检测”,记得支援吉祥居委那天,交给我们组的工作已经结束,但看着居委同志忙碌的身影,我主动询问是否需要继续支援,在得知吉祥路几栋石库门房子还没扫楼的时候,我留下晚上继续跟着居委同志工作。等到工作结束,已经晚上八点半了,不知不觉间已经连续工作七个多小时。4月1日早上6点半,我又来到曲阳路街道银联小区点位报到,维持检测现场的排队秩序,配合居委按楼层一层层叫居民下来进行核酸检测。虽然常常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腿和腰都已酸痛得没有知觉;虽然嗓子嘶哑了,嘴里还是不断重复着“请打开检测码,将手机屏幕调到最亮”, 但是看到核酸检测能够有序进行,听到市民们的一声声肯定与感谢,我便感觉自己的付出有了不同的意义。
抗“疫”之路还在继续,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战士。身为一名青年干部,我将继续秉持勇气与信念,彰显责任与担当,谱写青春之歌,展现青春之绚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