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门诊楼启用了,环境好,条件好,车位也多了好多,在这里看病真的很舒适。”市民霍阿姨是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老病人。最近,前来复诊的她惊喜地发现该院门诊已搬迁至新门诊综合楼,看病就诊更方便、更舒适了。
自2020年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规划获批以来,虹口积极推动北外滩规划落实落地,引领带动全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
五年来,随着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不断推进,北外滩的颜值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丰富。这也给生活、工作在这里的市民不断带来了新体验↓↓↓
始建于1932年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是虹口区内一家具有鲜明特色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院。医院地处北外滩核心地段,老门诊楼曾为无数患者提供过医疗服务。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医疗需求升级,医院老门诊楼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诊室拥挤、设备老化、停车困难……一场变革势在必行。
2020年10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项目启动。该项目作为北外滩打造高品质商业服务区和工作生活地的重要支撑,不仅以提升北外滩地区的医疗硬件水平为目标,对于提升北外滩区域形象也有着重要意义。
历时四年多的精心打造,今年3月15日,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综合门诊大楼正式启用。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外景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新医疗综合楼位于保定路与昆明路交叉口,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设有30多个科室及挂号收费、病房、中医综合治疗室、血液透析中心、脉管病研究所功能区域。新楼环境宽敞明亮,布局科学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规范,极大提升了市民就医体验。
门诊大厅自助服务区
中医综合治疗室
诊室候诊区
“以前来看病,走廊里挤满了人,现在环境宽敞明亮,挂号、缴费的自助机器也增加了不少,效率高多了!”正在候诊的市民李阿姨对全新的门诊综合楼赞不绝口。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门诊大楼是北外滩健康服务软实力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五年来。随着北外滩地区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健康服务不仅实现面上覆盖,而且也渗透到了办公楼宇,通过不断完善功能服务细节,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体系。
“前几天落枕,做了次推拿,马上就不疼了。今天我想再来多开几次中医推拿。”市民李女士在位于北外滩区域的航运服务大厦上班。她说,自从北外滩滨江社区卫生服务站启用,这里已经成为了她和同事们的“健康港湾”。“以前看病还要请假跑医院,现在下楼就能找专家,伐要太方便哦!”
过去五年间,随着虹口北外滩的飞速发展,周围高楼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进驻虹口,职业人群也随之增多。工作节奏快、加班多,不少企业职工提出了就医问诊的需求,特别是希望楼宇中能有诊疗、配药的场所。
如何满足职业人群的健康需求?虹口区给出了“优解”↓↓↓
2024年4月,北外滩滨江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启用。服务站位于杨树浦路88号(厦门国际银行2楼),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内设有5个专家门诊、4个专科门诊和6个专病门诊,能为市民、企业白领提供全科诊疗、针灸推拿、预防保健、中医、康复理疗、口腔、综合护理等服务。多位来自虹口区内二、三级医院的专家也会定期来这里坐诊。
中医诊疗
口腔治疗室
此外,卫生服务站还设有“健康管理区”,方便职业人群通过自助智能设备开展自我健康管理。
王小姐在志愿者辅助下进行验光检查
正在做眼底摄片的王小姐告诉记者,因为近视度数深,她需要定期检查眼底,以往都要特地请假去医院,自从公司附近开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利用午休时间就能来做检查。“在这里做检查后,还会有上海眼防中心或市一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如果有问题,还能直接转诊,对我们这些上班族来说,真的是太贴心了。”
北外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马晓骏告诉记者,职业人群的健康管理与辖区老年居民有较大差异。首先,职业人群普遍存在“时间紧”的问题,他们的就诊时间需要利用午休或下班的短暂时段。其次,他们的就诊需求更明确,心理疏导、颈肩疼痛治疗、中医保健等最受欢迎。
康复治疗师为楼宇职业群体送服务“上门”
为了向职业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目前,北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分别在辖区内新华保险大厦等楼宇设立服务点外,还把家庭医生团队也“搬”进了楼宇:健康服务从1家企业增至19栋重点楼宇与企业,覆盖上海城投、中远海运、上海家化等知名企业,白玉兰广场、北外滩来福士、双狮汇等商务地标,以及多家金融机构和多元化服务场所,打造“下楼即享优质医疗”的新常态。
公司在北外滩来福士的彭先生对记者说,这里不仅治好了他的肩周炎,更让他感受到,在北外滩这片繁华的CBD,健康服务也从未被落下。
北外滩楼宇企业职工练习八段锦
数据显示,仅2024年,北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就“走”进楼宇超过三百余次,通过举办健康讲座、急救培训等百余场活动,让北外滩职业人群更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