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正在焕新升级的中央商务区,虹口北外滩各类新老店铺数量众多、层次各异,店铺油烟、噪声等扰民矛盾多发频发,成为困扰区域治理的难题之一。
北外滩街道通过调研发现,开店的市场主体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法规政策的熟悉程度比较差,也缺少有效辅导。为此,街道探索实施“开店一件事”改革,依托“一网通办”平台,集成开店需要办理的政务事项,提供一站式导航式服务,并衔接“一网统管”构建开店事前审批和日常经营事中事后监管联动场景,提升店铺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实效。
“开店一件事”再升级
新年,商场年味浓、人气旺。入驻友邦金融中心的商家忙得不亦乐乎。北外滩街道“开店一件事”团队带着新版《开店指南》,熟门熟路地对各家经营者问需问暖,并开展个性化辅导。
在河边姑娘跷脚牛肉砂锅菜店,北外滩街道“开店一件事”团队负责人邱佳恺跟店长说道:“餐饮店铺要注意废弃油脂、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管理,还要注意做好病媒防治,这些内容在《开店指南》都有,特别是要关注安全管理内容。”店长赵俊峰表示:“这样一对一辅导对我们帮助很大。之前会比较迷茫,有了《开店指南》我们就知道怎么有条有序地去做了,节约了很多时间。”稻香世家店长袁杰告诉记者:“在街道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完成了商铺开店,非常迅速。之前开店时间会长一点,因为有很多手续要走。比如垃圾分类,需要跑两三个地方,在这里我们跑一次都搞定了。”
友邦金融中心是去年新开的商场,当时店铺集中入驻,北外滩街道“开店一件事”团队的工作人员上门来对经营者进行了集中辅导,帮助大家节省了很多时间成本,顺利办理了各类手续。“当时我们是面临租户有很多证照办理、担心开业时间来不及的问题。经过和政府部门的对接,他们统筹了多部门联动,到现场对租户进行了一系列的辅导,让我们非常快速地取得了齐备的证照,也是如期完成了开业计划。”友邦金融中心商业负责人刘畅表示,“每个客户都有个性化需求,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个性化指导。通识的部分大家都能在网上获取,本地的业态需求还是租户特别关心的。这个团队非常有经验,会告诉我们哪些可以并行处理,哪些可以前置办理,就让办理时间得到有效压缩。”
管理要求“一次告知”
为做到管理要求“一次告知”,北外滩街道编印《开店指南》,聚焦市场主体最为关心的“开店前需要办理哪些手续”和“日常经营活动需要遵守哪些管理要求”两大问题,系统梳理店铺开店阶段涉及的营业执照、行业许可、装修工程审批备案、户外招牌审批备案、市容门责告知、垃圾分类培训、垃圾收运和废弃油脂收运签约等各环节办事要求,以及店铺经营阶段涉及的市场监管、公共卫生、户外招牌、市容门责、垃圾分类、生态环保、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监管要求。
《开店指南》线下版在虹口区和北外滩街道政务服务窗口发布,线上版在“上海一网通办”“随申办”发布,线上版《开店指南》还可直接链接各事项办事页面,让市场主体“一屏读懂、阅后即办”。
服务团队“一站导航”
为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的办事体验,北外滩街道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通过多种途径,第一时间发现辖区新开店铺动向,由街道“开店一件事”团队主动对接辅导,提供电话咨询、窗口帮办、微信群答疑等多种形式的“一站导航”服务。
对街道权限内的限额以下装修工程备案、户外招牌备案、市容门责告知、垃圾分类培训等事项,北外滩街道积极优化开店相关办事流程,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内开设城建专窗“一口受理”,累计帮助和服务新开店铺超过200家。
审批监管“一网联动”
为做到审批监管“一网联动”,北外滩街道制定并印发《北外滩街道沿街商铺综合监管改革工作方案》,优化开店“导航式服务”和沿街店铺综合巡查机制,持续提升“开店一件事”管理服务水平能级。
对开店过程中的店铺,工作人员每周跟进进度,确保开业前各项手续齐全。对已开业的店铺,工作人员定期到店,围绕证照公示、市容门责、垃圾分类、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爱国卫生等方面22项巡查事项,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多头反复检查。
在一家餐饮店,北外滩街道“开店一件事”团队工作人员核对了营业执照,抽查了垃圾分类情况,在进行消防设备检查时发现该店灭火器的绿色指针已处于接近临界范围,建议店长及时更换。据统计,“开店一件事”改革实施以来,北外滩街道累计完成沿街店铺综合巡查2万余家次,发现和整改问题1500余条。
通过“开店一件事”的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开店意愿得到提升、合规经营意识不断加强。
北外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林英杰介绍道:“通过‘开店一件事’改革创新,主要取得三方面成效。一是市场主体在北外滩开店意愿进一步增强,一些前来咨询的市场主体,通过我们导航式服务,消除了困惑,增强了信心,下决心把店铺在北外滩落地了。二是开店手续办理更加便捷,通过开店相关手续的辅导帮办和联办,市场主体少走了弯路,平均可以节省1个月左右时间。三是合规经营意识显著增强,经过一年多持续推进,街道日常综合巡查发现店铺违规问题的数量减少了大约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