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的通知》(教基厅函〔2024〕10号)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共推荐61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其中,虹口区入选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
下面,一起来看看虹口区特殊教育方面的建设情况。
虹口区围绕“人人都能享有优质的融合教育”和“人人都是融合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不断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丰富资源体系,并积极探索融合教育数字化转型,努力为每一个儿童提供“最适宜教育”,促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基于多年实践,相关研究成果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虹口区成为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试点区。
顶层设计引领 打造全覆盖、多部门联动的管理体系
虹口区加强顶层设计,通过优化资源布局、深化部门协作等举措,推进区域特殊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目前,虹口区形成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职业)教育的16年一体化特殊教育服务体系。通过建设5个片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虹口区逐步建立了“区域—片区—学校”三级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发挥引领辐射、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的功能。区域学前特教点街道覆盖率为100%,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率为100%,资源教师配备率为100%,特殊学生医教结合受益面为100%,特殊学生“一人一案”覆盖率为100%。
专业人才培养 构建素养深厚、质量卓越的师资队伍
虹口区在落实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普通学校特教专职教师编制的基础上,通过扩充专业队伍、开展专项培训、搭建发展平台等举措,逐步培养了一支素养深厚、质量卓越的特教师资队伍。在特殊教育领域有2名特级教师、2名正高级教师,1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位教师获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提名。虹口区在国家、市级教学评比和案例遴选中屡获佳绩,有3篇案例入选首届全国融合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2门课程入选2023年“基础教育精品课”(特殊教育类)“部级精品课”。虹口区面向100多所学校(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专项培训,实现区域幼儿园、中小学校(园)长、教导主任、专职特教教师全覆盖。
教学成效提升 汇集多维度、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虹口区聚焦融合教育质量,以课程建设为核心,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开展融合教研、整合配套资源等举措,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目前,学前教育阶段,以融合活动为抓手,形成了“合美”课程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密云学校以创设“3+X”环境建设为抓手,校本化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普通学校立足于“普通课程适度调整,特殊课程按需补足”,初步架构了融合教育“适性课程”体系;职业教育阶段,南湖职院形成了“一般性课程与模块化课程”的特教班职业课程体系。区域层面,研发形成了38门区域共享式专业课程资源群、100多种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教辅具资源。
数字化转型 探索跨时空、云支持的教育新样态
作为国家“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虹口区积极探索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创新架构了“四个平台”,即“云管理”“云识别”“云响应”“云资源”,初步实现学生数字画像、资源共享辐射、即时远程指导、精准决策支持四大功能。在2024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虹口区以融合教育为切入点作了题为《数字育人,因材施教的守正与创新》的主题报告。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上,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作了题为《区域“云支持”融合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实践》的交流发言。
下一步,虹口区以建设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为契机,将融合教育作为区域特殊教育改革创新方向,进一步完善管理保障机制,加强课程教学研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升级专业支持服务,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助力“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建设,形成具有虹口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