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在这里说过,我希望在深夜有那么一抹灯光,是温暖的灯光,奋进的灯光,也是希望之光......今年我们兑现了这个诺言。”
一年前,虹口区委书记李谦在《对话区委书记》访谈中透露,和平公园将为申城的爱书人点亮一盏24小时不灭的灯光,今年他再次来到这里。
12月5日,区委书记李谦再次做客《2024对话区委书记》,和节目主持人秦畅以City Walk的形式,一路走走聊聊,看看去年一年虹口的故事、发生的变化。
4月23日上海市首个24小时公园图书馆——和平书院如约开放,每当夜晚降临,这里“灯火不熄,夜读不止”。至今已经累计接待市民读者超110万人次。从晚8点到次晨8点的时段,进入书院的读者超10万人次。
这所设在公园里的书院以“三馆一社一绿地”为格局,综合馆、少儿馆、艺术馆、刊茶社和中心阅读绿地,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聚焦打造全市首个城市公园场景中的阅读集群,生动展现“文化+生态、休闲+娱乐、需求+供给”的多元融合理念。
骑自行车碾磨出咖啡粉,咖啡渣还能循环利用......紧邻和平书院的,则是全新建成的上海碳秘馆。“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是关乎绿色发展的“生态大事”。虹口始终牢记嘱托,科学提升垃圾综合治理精细化水平,生活垃圾“两增一减”实效明显。
“上海市政府对每一个区都有一个主导产业,我们虹口的主导产业就是绿色低碳,而且定位是一把手工程。”虹口区委书记李谦说。
可再生能源建设是推动节能降碳、加快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的有效途径。在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下,虹口区发改委会同各相关部门,聚焦目标、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全力加快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作。
截至10月底,虹口区完成共114个项目10373.302千瓦建设并网量,完成率218.38%,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在碳秘馆的屋顶上,就安装了光伏发电设施,首年理论发电量约8.5万度,达到全年用电量36万度的约1/4,每年可节约电费超10万元。
走出和平公园,曾经的虹镇老街,已变身为瑞虹新城,共完成约160万平方米的开发建设,包括9000个单元和4个商业项目、2栋超甲级写字楼。
社区里,超过80%的家庭是中青年家庭。居民有着较为新潮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由此产生许多新的需求,更需要新的服务模式、引导模式和治理模式。
市民“更美好生活”的需求如何回应?漫步在瑞虹街区,你会发现这里有许多街区都有的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也会遇见不少全新的社区空间。
“楼下坐坐”便是其中之一。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大家有事没事,都喜欢到楼下来坐坐的意思。这个社区会客厅是由原本的居委会活动室改造而来,面积约300平方米,包括社区工坊、社区X空间、迷你剧场等区域。白天,阿姨爷叔们可以时髦地学英语、学手机拍大片;晚上,年轻人下班后赶着来上“青年夜校”,学习手冲咖啡、国画等;周末和寒暑假,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们小手拉大手,来参加生态手工、科创编程、减压疗愈等亲子活动。
“要人人参与,人人奉献,大家现在看到的这片区域体现的是人人共享。让他们能参与我们基层的一些治理,所以这个小区邻里之间很和谐,因为他们经常没事儿就楼下坐坐”,李谦说,这样的转型是社区居民自发提出、共同商议、一起改造实现的,也有越来越多的能人达人融入社区,担任居民区兼职副书记、居委会兼职副主任、“一日厅长”等,在社区中持续发挥作用。
集聚高端人才,打造多元“生活圈”、多维“服务圈”、多级“人才圈”和多样“朋友圈”,这个街区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瑞虹社区体量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太阳宫里,一场中外家庭共同参与的音乐会正在举办,用音乐这一跨越国界的通用语言,分享彼此的文化与情感;楼上,三位“50后”老人的画展吸引许多市民驻足,她们用画笔记录了与虹镇老街有关的新旧故事,40余幅油画作品勾勒出她们心中的美好虹口......
从去年说的一盏灯,到今年来到太阳宫,虹口区委书记李谦说:“太阳不断传递着能量。明天太阳永远都会升起,我们心中始终对这个区域发展充满着信心,大家能够和谐共同奔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