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虹口区检察院在四川北路街道召开涉老刑事检察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发布《虹口区涉老刑事检察白皮书(2022.10—2023.9)》(以下简称“白皮书”)。今年是区检察院连续四年在重阳节发布涉老刑事检察白皮书。
目前,虹口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已高达44.07%,是上海乃至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发布会通报了近一年来虹口区涉老案件的办理情况及典型案例,介绍了区检察院在涉老案件办理中开展的主要工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老年人案件办理质效的对策建议。近年来,区检察院不断提升涉老办案模式专业化程度,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推进老年人特殊司法保护向纵深发展。
白皮书显示,一年来,区检察院共计受理老年人犯罪案件(包含审查逮捕、审查起诉)161件178人,其中侵犯老年人权益刑事案件(包含审查逮捕、审查起诉)52件72人。老年人犯罪年龄集中于60至70周岁,超过半数以上老年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案件罪名涵盖了侵犯财产、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等多个领域,而具有侵财类前科劣迹人员占同类人员比例较高。
检察官分析,因贪小、冲动、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引发的案件较为普遍。检察官表示,对此类案件坚持严厉打击,形成震慑,减少犯罪发生。例如,在办理一起多名老年人为牟取小利使用个人医保卡配药卖给他人的诈骗案中,检察官发现了一条长期以滥刷医保卡套取国家医保基金名录中的药品并变现的黑灰利益链,最终对非法收购药品的上下家进行全链条打击,涉案人员均被提起公诉。
老年人案件虽多为“小案”,但“小案不小”。在坚持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前提下,区检察院通过强化行刑衔接,统筹推进与行政执法机关双向衔接工作。区检察院还联合区公安局、区司法局、区卫健委等部门单位,在线索发现、人权保障、心理疏导、交流研讨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立体化司法保障体系,加强对被害老年困难人群司法救助。例如,在一起诈骗案中,两名老年人因被骗致生活困难。区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履职优势,全面排查线索做到应救尽救,引导被害人提交申请材料并快速移交。最终,控告申诉部门在调查核实后给予二人司法救助金。
检察官表示,要优化轻罪治理体系,集聚资源优势,关注特殊群体,助推涉老检察制度化发展。要借助现有“三所联动”“检调对接”等机制平台,通过不同单位部门和社会力量信息共享、协同作用,做到早发现、早帮助、早解决,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帮扶体系。
此外,检察官通过检察开放日、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检察工作室、进社区授课、创作普法新媒体作品等形式,将法律知识送到百姓身边,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涉老普法宣教体系。
本次发布会由区检察院与市人大四川北路街道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同举办。区卫健委、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四川北路街道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老年居民代表等参加。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应邀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