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战上海》将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上海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其中最重要的背景莫过于现坐落于北苏州路258号的上海邮政大楼。1949年5月27日,上海全境得到解放。70年后,这幢焕发新生的建筑用一张张邮票、一件件展品、一帧帧照片开启了百年邮政的城市记忆。
在邮政营业大厅重放光彩的背后,是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党支部的辛勤付出。这个成立于2018年3月的党支部,现有党员7人。
紧急动员迅速到位
中心党支部租赁邮政大楼2楼场地作为营业交易的场所,整个大厅集信件包裹邮寄、集邮业务、报刊零售、邮政储蓄、邮币交易等功能为一体。这片区域在解放前享有“远东第一大厅”的美誉,2017年由于特殊原因暂停营业后,因长期无人维护逐渐变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放眼望去,闲置物品散落,地面、桌面都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2019年11月13日下午,党支部接到上海邮政公司有重要外事接待的通知,中心的营业大厅需即刻清理、重新布置。其中,最难啃的骨头就是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18间办公室。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既不影响中心正常运转,又能短、平、快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中心几名党员勇挑重担,立下了2个工作日内完成清理工作的军令状,支部迅速召开党员大会,共同商议、制定实施计划,并第一时间成立了攻坚突击队。在党员的带动下,其他员工也积极响应,18名队员迅速招募到位。
下午5时已是下班时间,突击队的队员们全部在岗,并被分成了清理、运输、外联等5个工作小组,各组组长由支部的党员担任。支部提前准备了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以及包装袋、垃圾袋、编织绳、手推车、记号笔、封条、封箱带等物资。外联组已提前对18家驻场机构发出认领物品催告函并电话联系告知。
分工协作干活不累
由于营业大厅场地面积大,支部对清理过程作了预演。考虑到室内可能含有部分贵重物品,各工作小组在事先取得入驻机构的授权后再进入房间,先进行摄像存档再开始逐一清理。大家认真清理桌柜内的垃圾,对贵重物品和需暂存的物件逐一标记并集中归集存放,其他日用品和办公用品则另外装袋处置。擦拭桌面、清扫地面等看似简单的劳动,干起来却一点也不容易,堆积的灰尘大大增加了清理难度。清理组的队员一边挥汗劳动,一边笑称“这是在打扫‘盘丝洞’,整治‘流沙河’”。每清理完一间办公室,大家都会仔细地对属于公司固定资产的办公桌椅进行盘点。
办公场地清扫完毕,存放物品的搬运又成了一个难题。很多货品都是一箱箱的宣传手册,还有电脑屏幕、易碎品等,体力活少不了。在整个搬运过程中,大厅的狭长走道是必经线路,中间还需三次途径台阶,无法使用手推车,由公司鉴评部的老党员蒋维耀带领5名队员组成的运输组只能一次次人工接力搬运,已完成任务的清运组也抽调出年轻力壮的队员帮忙一起搬运。
在支部党员的示范引领下,攻坚突击队在短短二天的时间内共处理废旧物资百余包(箱),清理环境500余平方米,圆满完成了清理整治任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仓颉表示,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支部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大家拧成一股绳,为大厅换新颜出力,每个人所展现的团结互助、分工协作的精神让她既感动又欣慰。
2019年11月16日,交易大厅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重新对公众开放,先后接待了有关领导来访参观,还举办了各类珍邮拍卖、咨询交流、专题邮展、抗疫英雄事迹交流会等活动。一位经常光顾中心的集邮爱好者发自内心地感叹道:“邮政大楼是这条路上最美的老建筑,是我们这些集邮爱好者们最钟爱的打卡好去处。”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曾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党支部的全体党员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让“远东第一大厅”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与光彩。他们将秉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以敢闯敢干的奋斗姿态和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继续为邮政事业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