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虹口区政府新闻办、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的民生系列在线访谈节目《城间事》推出第五期直播,邀请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罗隽走进区融媒体中心演播室,以“让城区建管更有温度,让市民体验更加舒适”为主题,与主持人开展对谈。
主持人:今天参加我们《在线访谈》节目的,是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罗隽。欢迎罗主任做客我们的直播间。
罗主任:主持人好!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罗主任,我们最近在电视和网站上经常能看到、听到一句话,“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能给我们讲一讲建管委在平时工作中,是如何将人民和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吗?
罗主任:我们一是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城区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考察上海期间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赋予了上海建设新时代人民城市的新使命,为我们深入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深刻领会这一理念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学深悟透这一理念,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城区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把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作为鲜明主题,将着眼点放在人民群众真正关切的地方。二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城区建设发展的始终。城市因人而生、因人而兴,人民对城市建设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在城区建设上,充分考虑人的宜居性和舒适性。比如在滨江贯通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还江于民、进一步开放滨水公共空间作为主要目标,打通断点,拓展空间,以最美河畔为依托,塑造精致的滨河空间,为市民提供可以漫步河岸、坐享滨河风光和城市美景的好去处。在城区运行管理上,充分考虑人的便利性和满意度。比如在审批事项上,我们进一步“减环节、简流程、提速度”,实现了审批承诺时限不超过法定时间的1/4;需要提交的资料,只要能通过电子证照库调取的,绝不让企业跑现场窗口;只要能用承诺替代资料提交的,都实行了先行审批。三是将人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积极利用“党代表接待”“面对面联系群众”等活动,广纳群言,妥善解决了市民反映的施工噪音扰民、道路坑洼不平、增设公交站点或延伸公交线路、停车难等急难愁盼问题。此外,我们还通过“虹口建设交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广求民意,比如今年9月份发布的《北外滩地区慢行导视系统设计公开意见征集》,市民朋友们踊跃投票,投票结果为我们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北外滩,据我所知,目前“北外滩开发建设”这个词很火,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北外滩最近以及未来几年的建设情况吗?
罗主任:好的。当前,市政府已批复同意《北外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外滩蓝图已经绘就,新一轮北外滩开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我们积极开展交通、给排水、海绵城市及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等规划研究;全力推进“一江一河”贯通提升、北横通道、北外滩全要素市政市容提升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目前,苏州河贯通提升工程基本完成;北外滩全要素市政市容提升工程也在加快推进,计划明年上半年完成。届时,北外滩地区将实现“绿化、彩化、亮化、美化”。上实中心、92街坊等一大批综合项目也将在两年内竣工,一个个城市新地标将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它们将不仅为北外滩的经济发展提供载体,也为北外滩带来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后续,我们还将建设轨道交通19号线、大名排水系统、面积达到6公顷的中央绿地、东余杭路道路拓宽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在核心区内形成地下空间和地上二层连廊连通的慢行体系。此外,我们还将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产业的关注力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与相关部门一起,将北外滩打造成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
主持人:那么能介绍下我们做了哪些实事项目吗?
罗主任:我们负责的实事项目主要集中在市政交通设施改善方面。以近两年为例,完成了高阳路(唐山路~周家嘴路)、舟山路(东余杭路~唐山路)积水点改善工程,完成了10个公交港湾式车站改造、15个出租候车站点建设,完成了滨江区域1个“望江驿”建设等。通过这些与市民密切相关、接地气的工程建设,下雨天马路不再水汪汪的了,市民朋友们骑车时再也不用和公交车抢道了,的哥朋友们也不会因为害怕违章而不敢靠边停车了,人们游览滨江时有更好的休憩地点了。
主持人:嗯,实事项目确实惠及市民,那据我所知,我们在河道水环境治理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罗主任:是的。虹口因水而生,因港而得名,水资源丰富。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政府对于河道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落地,成效显著。我们建立了河长制工作体系,由区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河长,区长担任总河长,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总河长,各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所属河段河长,各级河长认真履行治水巡河职责,层层压实责任,推进河道水环境治理。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结合防汛墙改造,我们将河道按照规划蓝线进行拓宽,有效增加河道水面积;对排水管道进行更新,结合道路工程实施新型雨水口的建设,减少入管垃圾;实施河道底泥疏浚工程,增强泄洪能力。此外,进一步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定期开展河道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为治水提供数据支撑;加强河道保洁养护,维护好河道整体环境;发挥虹口港泵闸水资源调度作用,按照南引北排的调度原则,引入黄浦江优质水源,有效增强河道水动力。
在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下,全区河道水环境治理成效逐年显现。从2017年开始,4个市考断面均值全部达到Ⅳ类水标准。2条黑臭河道(江湾市河、南泗塘)通过治理,完成消黑除劣任务。2020年1至10月,全区14个河道监测断面水质均值8个达到Ⅲ类水标准(可供鱼类生物正常活动),6个为Ⅳ类。
主持人:工地监管事关工程质量安全,目前我区工程项目多,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如何加强区内在建工地监管?
罗主任:目前,我区在建工程项目共计129个,其中房建项目34个,装修项目79个,市政项目16个。结合区内在建工地项目特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在建工地监管:
一是深化“大安全”工作体系,筑牢安全底线。我们将“大安全”体系建设作为工程建设的前提保证,完善了区内监督机构的监管体系,划分监督包干分区,责任到具体科室、责任人。二是推进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助推一网统管。智能化新技术在发现隐患、发送警报等方面,有着全天候、高精准、实时性等传统检查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三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把监管与服务企业相结合,了解施工中的困难,积极为企业做好沟通、服务工作。
主持人:听完罗主任的介绍,确实感受到城区建设的不易与艰辛。最后,罗主任,您对我区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有什么展望吗?
罗主任:城市建设管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区建管委作为城建管理部门的一员,在城区建设方面责任重大,要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并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和城市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同时,按照市委、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标对表最高水平、最高标准,苦练内功,想高一步、想深一步,积极学习优秀案例和经验,不断开拓眼界和思维,力争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我们理想中的幸福家园。
感谢长期以来,市民朋友们对我区建管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呼吁市民朋友们不做城区建设的局外人,因为正是你们,才使得虹口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