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俪)
“如何识别化妆品的批准文号或备案号?”“选购化妆品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皮肤可能会对化妆品产生不良反应?”5月25日至5月31日是全国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四川北路街道市场监管所自导自演了科普宣传短视频《小川贝化妆品知识课堂——美白类化妆品知多少》和《小北教您正确认识化妆品中的防腐剂和贮存小提示》引起了不少爱美人士对化妆品安全的关注。
认识和使用美白类化妆品
记者从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今年化妆品安全宣传周以美白类化妆品作为重点宣传内容。“只要连敷三天就能再白一个色号。”从科普宣传片中可以看到,如今的很多消费者都容易被美白产品宣传中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吸引,但实际上能快速美白的化妆品中多有汞、铅、氢醌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有害成分,或是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药用成分。其中,氢醌可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或使皮肤产生白斑,而汞、铅等重金属更会引起器官功能损伤等严重危害。“这个美白面膜它的文号不是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文号。”在宣传片中,女儿发现妈妈购买的具有美白功效的面膜没有批准文号。
据了解,美白类化妆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国家实行审批管理,美白类化妆品标签应当注明批准文号。区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可以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或“化妆品监管”APP,通过批准文号等信息进行查询。
深入分析突破日常监管盲区
通过多平台向公众宣传化妆品知识的同时,为了切实提升市民使用化妆品的“安全感”,区市场监管局日常对化妆品质量的监管中,也在不断突破监管盲区,扩大监管覆盖面。
设在商场里的口红机是很多市民热衷的游戏项目,但是很少有市民会去关注通过游戏获取的口红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检验标准。日前,广中路市场监管所在日常监管时发现,有市民从口红机内取得的进口口红没有中文标识,而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用于经营的进口化妆品必须经过国家商检部门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准进口。”但是对于口红机这一新兴销售模式,是否属于化妆品经营行为?广中路市场监管所监管人员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多方考量,最终认定该种模式属于化妆品经营行为。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有不法商家将假冒伪劣的三无产品,甚至存在缺陷隐患的产品混在合法产品中,不仅会侵害消费者权益,更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重点检查化妆品产品成分
化妆品分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商家随意改变化妆品成分极有可能对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对此,区市场监管局在日常监管中,对市售流通的化妆品进行抽样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2019年,凉城市场监管所的监管人员在化妆品日常监督抽样过程中发现两起特殊用途化妆品经检验不合格情况。两起案件系同一家公司委托生产的两款染发膏,经检验均存在成分与批文情况不一致的情况。染发膏属于国家重点管控的化妆品,配方成分不稳定性高,安全风险大,执法人员当即对当事人进行立案调查,并依法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决定。此外,区市场监管局也积极对本区化妆品经营企业,开展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后检查,主要检查产品网上备案信息与企业留档备案信息是否一致;产品原料使用及配方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
接下来,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按照相关标准,多措并举,加强监管,全力守护化妆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