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俪)
“你是‘生命摆渡人’,是守护人民的英雄,也是我们曲阳路620号的骄傲。”近日,上海驰援武汉120急救车驾驶员陆志刚,在结束14天的集中隔离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温馨小屋”。在居民区门口,迎接他的除了居委干部、志愿者,还有很多闻讯而来的居民。
从支援汶川到驰援武汉
两个月前,陆志刚成为了上海驰援武汉救护转运车队的一员,报名参加此项任务前,他没有一丝犹豫。“我们120急救中心的驾驶员平时都在接受严格的训练,驰援武汉正是检验我们专业能力的时候,而且市里为我们准备的医疗防护装备很齐全,为我们扫除了后顾之忧。”其实,这种对未知的笃定与陆志刚丰富的救护转运经历有关。2008年,36岁的他曾主动报名参加汶川震后援建工作,3个多月高强度的异地转运工作提升了陆志刚的抗压能力和对不同路况的适应能力。
但此次驰援武汉转运的是传染病人,每辆救护车医疗舱都相当于一家“医院”,每位急救车驾驶员除了要在最短时间内将病人送到定点医院,还要在做好自我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尽心帮助病患和医护人员。陆志刚告诉记者,有时候转运任务多,外省市医疗队员人手不够的时候,转运车队的驾驶员们还需要协助随车医护一起抬担架、抱病人,甚至亲自将病人送入病房重污染区。
救护车也要穿上“防护服”
运送过传染病人的救护车携带大量病毒,全方位加强防护措施,避免病毒外泄是驾驶员们除了运送病人之外的工作重点。
与普通救护车不同的是,此次运送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护车是防疫型负压救护车,驾驶员在出车前,除了进行常规的车况检查完,还需要额外注意负压运转装置,如果负压值过低,就会造成车内病毒外泄。每天结束一天的转运工作后,所有急救车驾驶员还需要对车辆进行全方位的消杀工作,陆志刚说:“我们会先用随车携带的消毒喷壶对后车厢进行消毒,再通过当地专业的洗消设备对车辆进行全方位消毒。”只有不断完善转运过程中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避免病毒外泄。车队长刘轶考虑到患者难免有不适症状,但是放任患者在路途中下车,路人就有极高的交叉感染的风险。之后,在刘轶的指导下,队员们在车内的医疗舱准备了医废袋,方便盛装病人的呕吐、排泄物。在多项防护措施下,病毒被有效阻隔在救护车内。
离开武汉感觉有些失落
陆志刚初到武汉时,天空中还飘着雪花,他在日记中写到“这样的天气在上海很难遇到,也许疫情过后,我会对这座城市流连忘返。”3月21日,陆志刚接到通知,他们将乘坐第二天的飞机返回上海。他说:“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工作,从没想过什么时候是最后一班岗,所以得到要离开的通知时,心里有种空落落的感觉。”
此时,他和队员们才发现武汉已经步入了春天,杏花、海棠花、桃花都露出了嫩芽,虽然大家每天都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但要离开了才发现都没好好看一眼这座城市的风景。陆志刚表示,虽然圆满完成了武汉任务,但抗“疫”任务仍未结束,他不会停下防病抗“疫”的脚步,接下来会继续奋战在上海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