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志金 陆雯)
虹口“老革命”档案吸引书客观摩。
沪江附中推荐史霄雯升入大学的函。 钱超 摄
2019上海书展正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除了满目的书籍,一批珍贵的“老革命”档案吸引了不少书客停下脚步、俯身观摩。这些泛黄的档案来自区档案馆的馆藏,记载了不同年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奋斗的点点滴滴。
以甲等第一的成绩毕业
“老革命”档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史霄雯烈士的学籍档案。1933年9月,7岁的史霄雯踏入了澄衷学校的大门,并在此度过了小学和初中的岁月。从学籍簿中可以看出,史霄雯于1939年(民国28年)9月,从澄衷学校小学部毕业,升入澄衷学校初中部。在学校里,史霄雯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展示的成绩单显示,除体育外,他初中每学期的平均成绩均在85分以上,有四个学期的操行成绩为甲等,可谓品学兼优。
史霄雯爱好文学,勤于写作。1941年,他还在读初二,便在当时著名的《学生月刊》上发表了两篇短篇小说:《路》《幻灭》。《路》是他的处女作,叙述了一个贫民之家无路可走的故事。史霄雯的作品多聚焦于底层劳动者的苦难生活,展示了出众的文学才华。1942年6月,史霄雯以甲等第一的成绩从澄衷中学初中毕业。
上海解放前夕英勇就义
1942年9月至1945年7月,史霄雯顺利完成了沪江大学附中高中阶段的学业。虹口区档案馆藏有一封推荐他升大学的便函。此函应是沪江大学教授林卓然所写,收函人是时任沪江大学教务长的胡荫祖博士。函的内容显示,史霄雯毕业成绩优秀,列第二名。便函中推荐的另一位毕业生吴梅生,为史霄雯在澄衷、沪江就读时的同班同学兼好友,“查该两生成绩优良,到希格外收容为荷”,显示史、吴两人学业超群,颇受器重,也可见林教授的爱才、惜才之心。
最终,史霄雯立志攻读理工,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转而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在交大期间,他热心学生活动,主办《雄风》科学杂志。后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逐步成长为一个有坚定信念和战斗意志的革命青年。上海解放前夕,史霄雯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于闸北宋公园英勇就义,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除了史霄雯烈士的学籍档案外,这次一同展出的区档案馆馆藏档案还包括: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北军区卫生部颁发给汪姓女士的女助产士证明书;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颁发给王凤城的四等功奖状;1957年陈毅市长签发的提篮桥区人民委员会卫生科副科长董云的任命通知书等。
据悉,这些“老革命”档案将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展区内全程展出,泛黄纸页所承载的先辈们的家国情怀,将随着书香,飘进每一位参观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