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传彬
湿垃圾“破袋”时容易弄脏手和衣服,有没有办法避免?垃圾投放点位全部配套建造洗手池难度较高,居民分类投放后的洗手需求如何满足?夏天垃圾桶散发的气味较浓,怎样才能减少或者消除异味?……近日,江湾镇街道积极回应居民诉求,为辖区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多款“神器”,用小智慧一站式化解居民遇到的垃圾分类烦恼,不断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
自制“神器”免除拆袋烦恼
早上7点半,水电路1666弄华虹苑小区,拎着“大包小包”前往定时投放点位投放垃圾的居民络绎不绝。而在湿垃圾桶桶壁上,一个锯齿锋利且齿口略微向下的白色装置格外醒目,细问才知,这是颇受居民欢迎的“破袋神器”。
记者在现场看到,居民投放湿垃圾时,只需将塑料袋靠近悬挂在桶壁上的锯齿,用力往上一拉,塑料袋立马破开,湿垃圾自动“倾巢而出”,整个过程仅花费数秒,单手也能操作,方便又快捷。
宝鸿居委会主任丁海燕向记者介绍道,实施垃圾分类后,投放湿垃圾要先“破袋”,将湿垃圾倒进湿垃圾桶,然后再把塑料袋扔到干垃圾桶。但不少居民表示,这一过程不仅让人感觉繁琐,而且“破袋”时容易弄脏手和衣服。遇到下雨天,一手撑伞一手解开塑料袋也很不方便,希望能有一个帮助“破袋”的工具。
为解决这一问题,江湾镇街道工作人员上网查阅其他地区经验做法,根据湿垃圾桶桶壁的宽度,最先制作了可直接悬挂的“破袋神器”1.0版。但居民在使用时发现,1.0版容易来回晃动,且锯齿较短,“破袋”效果不是很理想。有居民建议,加装定位设施固定其位置,在充分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街道为1.0版加装了两个定位螺丝,并增加锯齿长度,又制作了如今这款2.0版“破袋神器”,成功免除了居民们的拆袋烦恼。
因地制宜打造清爽体验
解决湿垃圾“破袋”问题之余,有居民提出,扔掉的垃圾或多或少有些不干净,而且装有湿垃圾的塑料袋外侧往往也沾有油污,扔完垃圾最好能当场洗洗手。
然而,作为老城区,江湾社区各个小区的基础条件不同,无法在每个投放点位都配套建造洗手池。基于此,街道结合各小区实际情况,为有条件的投放点位设置固定洗手池,没有条件的则统一在边上设置便携式洗手桶,方便居民垃圾分类后洗手清洁。据介绍,这种便携式洗手桶上端设有开口,一旦遇上分类投放后的洗手高峰期,志愿者可原地实时加水。
此外,湿垃圾桶内散发出的气味较浓,加之天气日渐炎热,湿垃圾容易发酵变质、滋生虫害。针对这一情况,街道在每个投放点位都用油布对投放结束后的垃圾桶进行遮挡,避免阳光直射,进而延缓发酵,并喷洒消毒水消毒,最大限度降低湿垃圾散发出的气味,也减少了社区矛盾。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街道将继续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深化垃圾分类“一小区一方案”,并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为抓手,见招拆招、遇水搭桥,逐一化解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确保垃圾分类在社区快速高效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