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燕丽)
“有了社区食堂,我以后吃饭就不愁了。”6月3日中午,广灵四路258号人头攒动,甚至还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原来是凉城社区食堂正式开放,吸引了大批周边居民前来就餐。
凉城社区食堂开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凉城社区食堂分为菜品区、收银区和就餐区。菜品区每日中午和晚上提供的菜式约有三四十种,有素菜、小荤菜、大荤菜和汤煲类供居民选择。素菜多为5元、6元,小荤菜6元至10元不等,大荤菜最低8元,最贵的20元,汤煲类既有仅售2元一份的酸辣汤、罗宋汤等,也有18元一份的筒骨萝卜煲、咸猪尾黄豆煲等。居民可在现场用餐,也可打包带走。
考虑到就餐人群以老年人居多,目前收银以现金为主,也可刷卡支付。后续会推出微信、支付宝等手机支付方式。
陈老伯居住在距离凉城社区食堂不远的科兰公寓,6月3日中午,他和老伴俩人候着饭点早早赶来,两个素菜、一个狮子头、一块大排、一人一碗汤,午餐轻松解决。“我们两个人一共才花了三十多元。价格公道,还省力、方便。”陈老伯说。
其实,开设社区食堂一直为居民们所期盼。凉城新村街道始终把满足辖区居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不断盘活、整合、协调社区资源的基础上,在区民政局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和区社会福利院、区内企业兰公馆合作,最终建成了这家社区食堂。
打造社区食堂的初衷是为解决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就餐问题。今年4月开业的四川北路社区食堂就充分考虑了辖区内老年人的需求,菜品上以江浙沪口味居多。在曲阳路街道,自2008年位于玉田路的首个“老年食堂”投入使用以来,又相继建成辉河路运光市民食堂、东体育会路东体市民食堂和银联市民食堂,极大地缓解了区域内老年人就餐问题。作为彩虹湾公建配套设施,江湾镇街道社区食堂于2018年7月正式运营,街道专门为社区的困难老人预留了100个优惠服务名额,提升了社区食堂的服务功能。
年轻人爱上身边“网红”
除备受老年人欢迎外,这些社区食堂因价廉物美、用餐安全有保障,也为很多年轻白领所“追捧”,成为“网红食堂”。
在距离凉城社区食堂不足2公里的水电路120号,隐藏着一个上海最“老”的社区食堂——广中社区食堂。说最“老”,因为它是上海第一家社区食堂。2018年4月,广中社区食堂全新升级,重新面向社会开放营业。除节假日外,周一到周日早上6:45起供应早餐,中午10:45起是午餐时间,下午16:45就能来吃晚餐,直到19:00结束一天的营业。升级后的广中社区食堂不仅满足了辖区居民的用餐需求,更给附近园区楼宇上班的白领更多就餐选择。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广中社区食堂接待的用餐人数达7万人次。小秦在花园路上的德必运动LOFT上班,她和她的同事都是广中社区食堂的忠实粉丝,几乎每天的午餐都在这里解决。“一般12到20元就能吃得不错了。”
在本区,像广中社区食堂这样,受到年轻白领“追捧”成为“网红”的社区食堂有不少。这其中既有每天要卖掉3000多个包子的嘉兴社区食堂,也有聘请了点都德总厨、名中医等作为“特殊顾问团”的北外滩街道社区食堂。
截至目前,本区共有10家社区食堂分布在8个街道,另有58个助餐点开设在居民“家门口”,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享受就近、便捷、价廉的助餐服务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