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俪)
“没想到现在在市中心的动物园也能看到这么多种类的禽类。”在第38届爱鸟周活动中,不少游客发现,和平公园动物岛“鸟语林”区域的鸟禽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增加。原来,动物岛从去年开始就在积极探索“禽类人工自主孵化”。
在实践中探索“人工孵化”可行性
你能想象在一个保温性良好的大箱子中放上加热过的水袋,将蛋放置在水袋上,再铺上棉絮和棉花来孵化小鸟吗?这就是和平公园动物岛目前采用的“水床仿生技术”。虽然看上去挺简单,但实际孵蛋过程却没那么容易。人工孵蛋要考虑温度、湿度、破壳天数,且每个品种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了获取精确的数据,冯善查阅了多位专家的相关文献。实践发现,文献中的数据并不能原样照搬,原来这些数据多半来自于全自动孵化设备,而人工孵化需要手动调整蛋的受热方位。之后饲养员们调整方案,分别将温度计放置在孔雀的腹部和翅膀下方,在得到孔雀本体温度后,还要设定温度的上下浮动值,并在开始孵化后的每一次翻蛋时记录实时温度。即便如此,第一次的孵化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2018年5月,五个孔雀蛋最终只成功破壳一只。经研究,饲养员们发现,这是因为孔雀胎胚突破蛋内内膜后,无法戳破蛋壳获取足够的氧气所致。于是在2018年7月的第二批孔雀蛋闪毛破壳前,饲养员先在蛋壳上戳了米粒大小的洞,以确保蛋壳内的空气流通。当看到19只小孔雀顺利出壳后,饲养员们都十分激动。为了验证孵化技术的使用范围,之后,动物岛又先后尝试孵化了六个禽类品种,总数量达到78只。这意味着和平公园自我探索的“禽类自主孵化技术”是可行的。
逐步提升饲养员职业素养
黑天鹅是和平公园内最受游客喜爱的禽类品种之一。考虑到5对的数量并不能满足游客观赏方面的需求,动物岛便将自主孵化技术用于孵化黑天鹅上。但第一批6个黑天鹅蛋最终只成功孵化出2只,如果孵化技术和整个孵化过程都没有问题的话,那又是什么原因呢?经过排查,饲养员发现问题出在黑天鹅的饲料上。“如果没有人工孵化技术,我们很难发现最终孵化结果与蛋本身的质量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动物岛队长冯善告诉记者。之后,饲养员们调整了黑天鹅饲料中的营养配比,有了均衡的营养,黑天鹅成功产下22颗蛋。若全部成功孵化,和平公园的黑天鹅种群将大大扩容。
其实和平公园动物岛探索人工自主孵化的初心始于园内孔雀老龄化的问题。由于动物引进的成本相当高,若要长期保持种群的数量,单靠引进并非长久之计,唯有自给自足,才能化解城市中小型动物园场地有限、物种单一等“尴尬”。富有挑战性的饲养工作,也让饲养员们平添了一份解开饲养过程中“疑难杂症”的成就感,也为动物岛迎来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