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传彬
“阿拉拿到新房子啦!”4月18日,彩虹湾三期红馥里小区迎来首批居民入户登记,拿到新房钥匙的居民们高兴地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告别蜗居迎来新生活
55岁的王燕在彭泽路的老房子里生活了一辈子,对新房子也盼了一辈子,2016年所住街坊旧改动迁时,她第一批带头签约。当天上午,刚在物业服务中心办好手续领到钥匙,她便和儿子急匆匆地赶去“参观”即将入住的新房。推开房门,王阿姨眼里满是惊喜,近80平方米的房子南北互通、采光明亮,主卧还带有一个小阳台……“这里放家电,那边摆个一米八的大床,家具要根据房间的大小重新定制一套。”王阿姨边看边提前为下一步装修入住做起了规划。
王阿姨告诉记者,以前,一家三代人蜗居在20余平方米的空间里,其中的不方便自然不必多说,每逢台风暴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落小雨。有一年,降雨量过大,老房子周边排水设施不堪重负,雨水倒灌,家里的家电、家具都“泡汤”了。事后,一家人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才清理完积水。“从那以后,每个落地的家电下面都垫上了好几层砖头,以防‘噩梦’重演。”同时,为了改善生活环境,一家人“螺蛳壳里做道场”,带来了私搭乱建、消防隐患等诸多问题,居住条件与如今二室一厅的新家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红馥里小区的硬件配套设施也十分便民、为民。在小区入口处,相关部门专门辟出一块地方,建成了社区菜场,居民今后不出小区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瓜果。同时,还合理利用屋顶空间,打造了一个微型的空中足球场,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周边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随着人口的大量导入,彩虹湾社区的相关配套设施也一直在同步跟上,有效缓解居民生活需求与服务现状之间的矛盾。
据介绍,早在彩虹湾社区建设初期,周边的安汾路、三门路就已被纳入区区对接道路建设规划,现已全部实现通车,便捷的区域路网结构已初显雏形。去年下半年,位于虹湾路79号的江湾镇街道第一市民驿站建成投用,“集成”了社区食堂、老人日间照料等多项功能。今年初,本区体量最大的公办养老设施——彩虹湾老年福利院正式开业运营,新增养老床位860张,不仅方便彩虹湾居民就近养老,而且福利院内的康复器材免费向彩虹湾及周边社区的老人们开放,并由职业的康复师进行指导。
此外,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160路公交车于2017年底开进彩虹湾,实现了“零的突破”;去年11月,途经彩虹湾,直达江湾医院和地铁3号线江湾镇站的887路公交正式开通;今年3月,108路公交车将彩虹湾与人民广场等市中心区域直接“连线”,有效缓解了彩虹湾居民“出行难”“看病难”的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彩虹湾地区的功能配套,社区周边的医院、九年一贯制学校、公共服务中心等一批便民利民设施也正在有序建设中。
据悉,红馥里小区共有居民2738户,入户登记工作将分多批次进行,预计6月底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