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齐传彬)
数十间低矮逼仄的老旧房屋、简单搭建的厨卫设施……这些“长”在优秀历史建筑虹口救火会“头顶”多年的违法搭建即将消失。3月12日,四川北路街道正式开展虹口救火会专项拆违整治工作,旨在恢复其历史原貌。
位于吴淞路560号的虹口救火会是建造于1915年的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内部设有36米高的全国首座消防瞭望塔楼,系上海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现为虹口消防中队和25户居民混合使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因房屋面积不足、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原因,居民们纷纷在房屋楼顶的公共区域“圈地”建起了“新房”,经年累月,逐渐扩展为总面积约480平方米的成片违章搭建。
同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这幢百年历史建筑内部也已面目疮痍。记者注意到,不仅楼道公共部位堆放着大量杂物,而且有居民将燃气灶放置在楼道内,长期的油烟、明火等消防隐患让历史建筑不堪重负,楼道内部漏水、墙面脱落现象随处可见。一位负责该区域工作的街道干部坦言,由于违建的材质较差,私拉电线情况严重,消防设施也不完善,安全隐患突出。
为彻底解决这一历史难题,早在去年底,街道城管中队便会同居委会开展走访排摸,详细了解这数百平方违建的具体情况。中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最初,队员们上门口头告知时,搭建者要么闭门不见,要么在队员张贴整治告知单时,组团式现身“理论”。
面对不理解,街道相关部门随即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分析,并形成一致意见:拆违必须坚持,没有一户可以例外。同时,街道城管中队牵头成立专人工作小组,每天逐一上门讲解拆违政策,一次说不通,就反复说,直至劝说到居民们全部理解。一户带头同意拆违的居民告诉记者,自己也知道违建的背后隐藏着诸多安全问题,但看着别人在楼顶陆陆续续建起了“新房”,害怕自己不搭建会吃亏,当时也就跟风建了两间。“现在想通了,拆违后,不仅历史建筑的原貌将得以重现,我们全家也不用再为消防安全问题提心吊胆了。”
据悉,整治过程中,街道还根据每户居民所搭违建的堆放杂物、出租、居住等不同用途,逐一制定了拆除方案,实现“一户一策”。截至目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已有8户居民同意先行拆除违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