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齐传彬)
图为北外滩街道三铭小区的社区志愿者向里长们介绍如何在智能回收站分类投放垃圾。齐传彬摄
3月15日,一批特殊的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在北外滩街道的三联、逢源、明华坊3个居委会“走马上任”,他们是来自台北市士林区、北投区的里长。作为里长参访团成员,他们参与了“当一日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活动,和本区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交流,一起探讨如何做好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里长分享好经验
来自台北市士林区的天和里里长庄福来、三玉里里长罗志杰等,这次被派到了三联居委会下辖的三铭小区。刚一“上岗”,里长们便被小区入口处一排颜色各异的“大柜子”吸引了目光。一位社区志愿者向里长们介绍道,这排“大柜子”正是上海目前在全力推广的“居住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两网融合模式智能回收站,每天早晚定时开放,且有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居民正确投放后可获得积分,然后凭借积分兑换香皂、卫生纸等日常生活用品。
听完介绍后,庄福来颇有触动。他说,和智能回收站的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相类似,台北在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时候,对居民日常使用的垃圾袋采取统一售卖制,价格也根据垃圾袋的大小而不同,“倒逼”居民学习垃圾分类。同时,相应的检查、惩处机制十分严厉,每天都会有专人在里内巡查,一旦有人不分类乱丢放,将面临高额罚款。
里长们说,垃圾分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和三联居委会的居委干部们一样,做好里内的垃圾分类也是他们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虹口做法获点赞
在三联居委会,会议室墙壁上张贴的“垃圾分类新时尚,循环利用我先行”宣传展板吸引了台北里长们的注意。居委会干部介绍道,展板上的内容都是居委会目前引入的第三方公益活动,如教授居民利用废弃的塑料瓶等作为培育载体,亲手种植一些蔬菜、绿植。台北市士林区三玉里里长罗志杰说:“虽然台北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相对成熟,但这次交流,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同样,来自台北市北投区荣光里的苏宝铃里长也在她“当一日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的逢源居委会发现了“亮点”。居委干部们自导自演的小品“垃圾分分类,时尚正当时”,让原本有些生硬的垃圾分类知识在居民的欢笑声中传播开来。苏宝铃说:“我负责的里内有不少老旧小区,平时的垃圾分类宣传依旧需要,这种生动活泼的宣传方式值得借鉴。”
相关链接:
在“当一日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之后,“第五届沪台两地社区工作论坛”在北外滩街道举行。区委常委、统战部长贺毅群,台北市议员潘怀宗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届论坛以“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为主题。两岸基层社区工作者结合实地考察情况,围绕垃圾分类工作的难点堵点及如何解决等话题开展交流讨论。
从2007年开始,本区以基层社区为平台,多次与台北市士林区、北投区交流互访,“台北里长当一日居委会主任”“沪台两地社区工作论坛”等系列特色活动成为增进两岸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今后,本区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交流形式、深化交流内容,共同探讨社区工作的难点和好做法,为两岸基层交流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