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虹口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开幕。出席会议的代表们纷纷围绕区长赵永峰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内容务实“干货多”、客观“接地气”,体现了政府服务大局、情系民生的精神,2019年工作计划则兼具科学务实和改革创新,目标清晰明确、措施踏实可靠,为明年虹口的各项工作推进指明了方向。
优化营商环境要强化人才支撑
各分组讨论会场内,代表们侃侃而谈,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
人大代表梁之平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很务实,在前期人大代表调研和走访各委办局时,一些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均在报告中有了翔实清晰的说明。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梁之平对本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深有体会。他建议,今后虹口可以从相关配套设施方面再做提升,如从政府层面解决人才的居住问题,帮助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此,梁之平提交了题为《加快推进虹口租赁住房多元化多层次建设,打造住房租赁新生态》的专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本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大力推行“楼长制”“园长制”,做好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同样来自企业的人大代表程文荣介绍,自己所在的企业上海外服(集团)有限公司刚落户虹口两年,在落户前跟虹口各职能部门打交道时,他就感受到虹口良好的“店小二”服务意识。虹口对企业的服务非常到位,有效解决了一批企业的停车难、居住证办理问题,及时解答了相关政策。同时,程文荣建议,今后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虹口要更加关注企业员工子女教育、人才公寓建设等企业需求度较高的配套服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持续做好人才公寓等工作,人才方能更好地融入虹口、扎根虹口,从而促进企业在虹口持续稳定的发展。
为多项民生工作建言献策
改善虹口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始终是政府工作的重心,也是人大代表们纷纷关注的热点。
2018年,本区共完成旧改征收5008户、14万平方米,9个地块收尾交地。特别是位于北外滩核心位置的59街坊,历时6年终于完成了征收工作。从此,59街坊的居民将告别蜗居,住上盼望已久的新房。
对本区旧改工作持续关注的人大代表顾爱华,谈及59街坊的成功征收不禁有些激动。他认为,这是上海实施旧改新政七年以来,首个经历从终止再到重启成功的地块,要好好总结59街坊的成功经验,继续以“三千精神”指导旧改工作,把握好新开基地和拔点结转基地关系,努力让更多的住房困难居民获得居住环境的改善。同时,顾爱华还建议要继续推进春阳里改建项目,加快推进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扩建项目,使之成为“对外窗口”。
除了“旧改”,“市民驿站”也是人大代表口中的“热词”。2018年,本区打造了覆盖全区的35个市民驿站,完善党建群建、生活服务、就业服务、事务办理、心灵港湾、片区管理六大功能及特色服务,全年累计服务群众550余万人次。进博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虹口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视察。顾爱华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虹口的市民驿站,是对虹口做实民生工作的肯定,这表明政府是在踏踏实实地为民做实事。
要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
人大代表廖夏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国医强优”工作的基层单位,也是这项工作能否切实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当前中医药人才紧缺,如何把人才吸引到基层?如何把人才留在基层?廖夏建议,可以加大中医药人才的资源融合与传承共享,比如与上海中医大、岳阳等专科医院合作,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人才定向培养计划,结合全科规培与针伤推专科规培工作,设立定向培养计划。纳入培养计划的毕业生,在本科结束后的3年规培期间,定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签订双向服务协议,提供优先平台支撑及经费资助。
关于医疗人才的培养,不少来自医疗行业的人大代表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代表沈雁就职于岳阳医院,她建议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覆盖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加快提升专业诊疗能力。
来自曲阳医院的人大代表丁秀丽认为,医疗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在于专业技能上,还在于职业素养。目前,专业护理人员较为短缺,虹口不妨从职业教育着手,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多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护理人员;另外,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更是不容忽视,从业者要真正热爱护理事业,要有爱心和耐心,要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这种理念性的灌输教育和专业技能同样重要。
要建设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虹口是上海中心城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截止到2018年底,本区60岁及以上老年户籍人口290611人,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39.84%。近年来,本区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试点全国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
对于虹口近年来的养老工作,人大代表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人大代表邵曙范说,现有养老床位7763张,已提前并超额完成相关规划,表明政府是认认真真地在为民办实事。对于本区未来的养老事业建设,邵曙范提了两个建议,他预计未来老龄化程度还会继续加深,公共财政负担养老服务工作的压力会更重,希望政府部门可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以减轻财政负担,集聚更多资源,加快推动养老事业发展;此外,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继续做好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工作。
身为养老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李巾经常和老人打交道,她介绍,长护险让老人及其家庭受益,但很多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反映,希望在长护险服务项目中增加家政、洗衣做饭等生活照料类项目;另外,长护险评估侧重病症等指标,对行动能力、心理因素、认知状态方面考虑较少,能否综合考虑各类因素,不断优化评估标准。关于服务老人的助餐点建设,李巾建议,要努力增加送餐企业供应商,扩大选择范围,希望政府能研究推出涵盖税收优惠、场地租金补贴、送餐车辆购买补助等多方面优惠政策,减轻送餐企业的运营压力,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用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