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因水而生,傍水而兴,流经河系有黄浦江、苏州河、虹口港,总长4.2公里。虽然河道不算长,但黄浦江、苏州河是上海的名片,一级河长由市领导担任,虹口港则由区长挂帅河长,我作为黄浦江、苏州河虹口段的三级河长和虹口港的二级河长,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
为了当好河长,让流经北外滩的水系水清岸美,必须依靠组织的力量、机制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我的工作思路是通过做实“三个一”落实“河长制”。
依靠组织力量拧成一股绳
流经北外滩三条河流和相关水系治理事关城市形象和民生福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对接市区总体部署,专门制定了工作方案,构建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街道科室、条线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体系,并将到“2019年底将北外滩街道建设成第一批河长制标准化街镇”纳入目标,为河长制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支撑。
依靠机制力量筑成一道坝
落实河长制,不能搞一阵风。为此,街道专门建立了河长制“三项制度”,它像一道坚固的堤坝,确保工作推进不变样、不走样。一是例会制。定期召开河长办及相关成员单位工作例会,专题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为河道及周边市容环境治理保驾护航。二是巡查制。建立河长每周一巡查、第三方管理人员每天巡查工作机制,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自去年4月河长制实行以来,累计巡查发现和处置沿河捕鱼200余起,处理沿河乱晾晒、乱堆物300多起。三是问责制。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一旦发现问题,绝不姑息,责令责任单位处置,增强自律意识,防范旧病复发。
依靠群众力量织就一张网
为了织就一张社会广泛参与的河道治理网,街道三管齐下。一是广泛动员。张贴专题海报、发放宣传手册等传统手段与借助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相结合,做到线上线下广泛发动,营造全社会参与治理的氛围。二是组建志愿者队伍。组建河道义务监督队,聘请义务监督员,加大社会监督巡查力度,营造“人人护河、人人爱河”的氛围。三是借助专业力量。引入社区规划师,由专业团队对滨水步道、溧阳菜场的临河景观平台等公共设施进行综合专业规划设计,切实提升河道景观治理品质。
北外滩街道“河长制”实行时间虽然不长,但基本实现了从制度建设到初见成效的转变。如今北外滩区域溧阳路沿河居民违建、黄浦江边海鸥饭店防汛墙上大面积违建均已拆除,虹口港老闸完成升级改造,街道拆违建绿的花圃和绿化,让沿河观景美丽宜人。
落实“河长制”我有三点体会:北外滩街道“河长制”之所以有效落实,关键是党工委、办事处政治站位高,站在了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福祉的高度,因此,各项保障措施有力。落实“河长制”,不仅要打破条块壁垒,而且要政社联动,只有形成社会合力,河道治理才有牢不可破的根基。要实现河道治理的长治久安,必须持之以恒抓制度落实,只有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方得河道彻底治理的始终。河道水流奔腾向前,河道治理永不停息。北外滩街道要继续担负起对虹口人民负责、对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负责的精神,锲而不舍落实“河长制”,确保辖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全面提升河道治理工作水平。
北外滩街道河长办监督电话(65853115)对社会公布,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关注水系保护,发现问题及时监督投诉,与我们共同守护好北外滩水系,共同打赢碧水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