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唯一)
近年来,区总工会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基层导向和需求导向,通过改革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创新联系职工群众方式、夯实各级工会组织力量等方法,有效提升了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并在持续推进变革的过程中,不断革弊鼎新、强筋健骨、收获希望。
逐步推进本区工会改革
区总工会在健全优化顶层“设计师团队”的基础上,按照市总工会“1+2(专职)+1(挂职)+2(兼职)”要求,建立了区总工会“专挂兼”领导班子队伍,选配1名挂职副主席、2名兼职副主席。同时,区总工会议事层基层代表比例也在上升,这使议事更加精准,更具代表性。在此基础上,2015年底区工会改革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让全区工会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落实有了负责人。
3年间,改革总体思路的确定、“工会改革专题研讨班”的成功举办、二十五个具体改革项目的出炉、推进改革“问题清单”的公布等有力举措相继推出,让本区工会的改革浪潮呈现出汹涌澎湃之势。
整合优化区工会组织架构
为重新平衡机关架构、整合部室力量、封闭职能间隙,区工会党组把目光聚焦到自我唤醒、内部挖潜上。在广泛征求机关基层意见后,区工会党组全盘梳理工会职能范畴,精准判断群众服务需求,果断把原有的6个部室整合为5个,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部室负责人的定期轮岗机制,强力推动大项工作的集体性、科学性研究决策和项目化、集团化推进实施,培养了一批既能独当一面又有全局思维的中青年干部。为了提升服务能级,明确职能边界,在区委的大力支持下,区工人文化宫和区职工服务中心顺利更名、定编、定性,职能进一步明确,关系进一步理顺,真正实现了编制构架明晰、管理层级明晰和业务范畴明晰。
提升基层工会服务能级
队伍不够稳定、业务技能薄弱、维权力度偏弱、作用发挥不明显等是目前基层工会较为普遍的问题。为了提升基层工会的凝聚力,街道总工会主席均按党政同级副职配备,并全部落实专职副主席。同时,按比例配备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配备工作力量。
为了加强“小三级”工会建设,区总工会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以网格为运作方式的区域性工会联合会,此外还推动形成了“小二级”工会组织运转新模式。欧阳路街道“工会建在网格上精准发力见实效”获“2017年度上海市基层工会十大创新案例奖”。不仅如此,以健全“四位一体”工会维权体系为核心的国企工会改革,把工会组织、职代会、职工董事监事、集体协商、劳动争议调解等维护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的制度纳入公司章程,融入企业治理结构。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很多新兴业态,为更好地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提升服务能级,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虹口航运产业发展,区总工会积极作为,探索组建了浦江航运工会联合会。并按照地域相近、行业相同的原则,打破所有制,在“会员会籍管理关系不变、工会组织隶属关系不变、工会经费收缴渠道不变”的前提下,航运工会对航运企业职工实行工会组织的多层次覆盖。区总工会依托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工会等龙头企业,为航运工会配备专业力量,通过龙头带动,条块结合,辐射推动本区区域内航运产业及有关合作方依法组建工会。同时,积极宣传工会评先评优政策,激发航运企业和职工在培训、技能晋升等方面的热情,实现广大航运职工的全面发展。将工会实事项目最大化向职工倾斜,让更多航运职工享受到工会的疗休养、体检等项目。以明明白白的管理、实实在在的服务、真真切切的实效彰显工会价值,凝聚人心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