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燕丽)
“我不太赞同你的建议!”“你刚才的观点我只同意一半!”“老旧小区改造这块我和你想法一致。”……连日来,在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各代表团会议室内,这样你来我往的意见交流,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代表们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大家谈感受、找问题、献良策、提建议、话发展。记者在走访各代表团时看到,代表们踊跃发言,现场讨论积极、气氛热烈。
“大调研”“优化营商环境”等成热词
“大调研”“优化营商环境”成为讨论中频频出现的热门关键词,不少来自企业的人大代表都分享了自己的亲身感受。人大代表刘峻回顾了自己所在的企业新三板挂牌的经历。他说,在整个挂牌过程中,虹口区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企业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刘峻认为,虹口经济的增长,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深入一线调研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区内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提升,不仅加快了虹口经济的转型升级,而且也促进了产业良好发展,吸引越来越多优质企业选择落户虹口。刘峻建议,在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上再下功夫,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增强市场活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
人大代表杜甲科表示,企业在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之外,也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融入到属地社区中。他说,自己所在的企业在政府牵头、协助和扶持下,通过创建联合工会、联合党支部等,使企业和属地社区联结更紧密,也让企业更有归属感。希望今后能涌现出更多企业,共同为虹口的各项建设添砖加瓦。
2017年,国家绿色技术银行正式落户虹口。此次人代会上,“绿色产业”也成为代表们频频提到的热词。人大代表赵新红说,相比金融、航运等虹口经济的“中流砥柱”产业,绿色环保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可以借助绿色技术银行落户虹口这一契机,加大对绿色环保企业的扶持力度,着重引进该类企业,让绿色环保企业在虹口不断“深耕”,使绿色环保产业成为区内又一特色产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聚焦多项民生议题建言献策
经济稳步增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城区环境面貌也日新月异。2017年,本区实施了一系列民生项目,人大代表徐彬提到了美丽家园、平改坡、光明工程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实事工程。她说,老百姓家门口的环境治理成果令人欣喜。作为来自企业的人大代表,也非常愿意积极响应政府提出的环境治理工作,通过企业自身的研发等,共同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徐彬建议,要在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同时,建设更多高品质的绿色生态空间,从而真正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区环境。
来自于城建工作第一线的人大代表王颖,从市中心最大的棚户区张桥地块的成功征收说起,谈到了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她表示,虹口是一个老城区,从“拆改留”到“留改拆”,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任务还相当严峻,旧城改造要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城市更新要考虑更多生态环境问题,像滨江贯通那样,打造更多开放于民的公共空间,让居民体会到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改造带来的切身益处。
此外,王颖还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改造地区新建社区的教育资源配套,以瑞虹社区为例,目前瑞虹社区周边教育资源并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随着大调研工作的逐步深入,希望政府能更多听取民意,将这一区块缺失的教育配套设施补足。
事实上,区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关注教育事业发展。身为教育工作者,又是三届连任的人大代表,来自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的唐群对此感触颇深。她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要“办好公平优质教育”,这样的定位非常精准,满足广大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愿望和期盼。要更为积极地推进虹口教育强区建设,努力做到“校长强、教师强、学生强”,实施“双名工程”,为有理想、想干事、能干事的教师搭建平台,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唐群建议,要继续深入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进一步加强师资、课程、资源的共享和融合,不断提升虹口的教育工作水平。 本版摄影齐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