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俪)
“你别看这只是一本普通的收藏夹,看完就等于阅读了一遍我们的光辉党史。”虹口区收藏协会会员仓定标所说的这本红色封面的收藏夹,正是最近人们津津乐道的“从党的诞生地石库门到天安门红色门券收藏展”的展品。
这本收藏夹里的红色门券,是仓定标最得意的收藏作品之一,整部作品从构思到参展,耗费了他整整两年的心血。虽然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不容易,但仓定标认为自己能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桥梁,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难忘:延安红色门券
青年时代的仓定标就有收集各类门券的习惯,当时的他只是觉得门券背面丰富的介绍很有意思,但由于工忙作,虽然收集了大量门券,但类目混杂,没有时间认真整理。退休后,仓定标决定将之前收集的门券分类整理。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仓定标对红色门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收齐这些红色门券,仓定标走遍了中国的红色景点,有时候为了拿到一张珍贵的门券,他甚至会多次走访。收集门券的记忆各不相同,特别是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收集红色门券的那段经历,至今让仓定标记忆犹新。
两年前,仓定标前往延安收集红色门券,但因为如今红色景点都向市民免费开放的,早已没有了“门券”这一说。但仓定标并没有立刻打退堂鼓,而是继续前往多个红色景点询问。“你们就按照以前门券上的价格把门券全都卖给我吧。”仓定标恳求延安某景点的工作人员,但还是因为不合规范被拒绝了。为了完成集齐门券的心愿,仓定标干脆退了原本定好的返程机票。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之后,终于有一个景点的馆长被仓定标的行为所感动,悄悄送了他五套延安各红色景点的门券,其中就有宝贵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门券。
最感动:“00后”关注红色文化
“爷爷,你为什么要收藏这些好看的纸头呀?”前些日子,仓定标在展览现场被几个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团团围住,问这问那。这些“00后”们问的问题虽然幼稚,但却让仓定标非常感动。他觉得,孩子们对收藏的爱好、对历史的追溯,最初就是从这样的一个个问题里萌发出嫩芽的。
仓定标认为自己收藏的红色门券只是向孩子们普及红色文化的载体,每张门券背后的故事,才是通向红色文化的桥梁。只要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更多关注红色文化,就能让更多孩子自发地去走近那段历史,从而逐步树立起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
最近一次在浙江北路的展览,也让仓定标遇见了许多与他志同道合的红色门券爱好者。一位60多岁来自太仓的游客,在观展之后特地委托主办方联系了仓定标,他说自己从未见过如此全面的红色门券,这次收藏展让他觉得震撼。还有一位来自浙江的残疾人观展者,虽然腿脚不便,但在看到报刊上有关展览的相关报道后,立刻赶来上海观展。
最渴望:有更多场地办展
虹口收藏协会的会员们有关红色文化的展品分类广泛,除了仓定标的红色门券,还有史国庆的国庆收藏、葛卫东的雷锋收藏等。这些展品不仅有传播红色文化的作用,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仓定标表示,目前来观展的人虽然各年龄段都有,但主要还是中老年人。这就更加激励收藏家们举办更多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展览,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红粉”。
虹口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如今虹口收藏协会还专门成立了“红色收藏专委会”,并将广中路街道作为红色文化进社区的站点。协会会员们表示,收藏者只是历史的保管员,希望将来有机会办更多的展览,让这些珍贵的个人藏品变为流动的公共社会资源,与社区居民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