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浦艳)
深夜,昏暗的车棚里突然窜出一个身影。一个身穿深色外套的男子在过道里来回踱步,随即锁定了一辆电动车,娴熟地打开车锁,准备将其开走。说时迟那时快,早已埋伏在周围的民警火速拦截并对其盘问,最终抓了个“人赃并获”。远在几公里外的侯利民这才松了一口气,他看了看墙上的时钟,距离最初发现嫌疑人不过半个小时。
侯利民是公安虹口分局江湾派出所的一名视频巡逻民警,七年前从巡逻民警岗位转到监控值守岗位。观察、预判、“排兵布阵”……他所操控的“天眼”,监控着犯罪分子的一举一动,让他们的行为无处遁形。从警20年,侯利民兢兢业业守护一方平安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诸多荣誉。他曾在03年的全市“巡逻民警业务大练兵”中获得佳绩,近日又在全市“视频巡逻大比武”中过关斩将,被授予“十佳监控值守工作能手”称号。
江湾“活地图”洞悉全况
为了让记者对视频巡逻工作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受,侯利民带着记者穿过狭长的楼梯,来到了位于江湾派出所二楼的视频监控室。十几平方米的工作室内,两张办公桌上摆着调取视频的仪器,正对面是由15块小屏幕组成的一个大屏幕,播放着江湾4.27平方公里范围内正在发生的一幕幕。
侯利民告诉记者,视频巡逻的工作就是观察嫌疑人的举止特征,作出预判,然后调度周围的巡逻民警布下“天网”。“别看现在屏幕上所有人的行为举止你都能看清。到了晚上,尤其是白天夜晚交接的时候,画面是很模糊的。发现一个人快速在探头下闪过,需要长期的训练。”
“死盯”的同时,熟悉区域情况也是十分必要的,“一边看视频,一边要让自己‘身临其境’。”看着监控室墙上的江湾区域地图,记者随手指到一块区域,侯利民都能“如数家珍”:“这个居委里有三个小区,你指的这个小区有两个出口,其中一个紧急出口平时不太用到,常用出口处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小路,嫌疑人最有可能往这里逃窜。”实兵巡逻13年,视频巡逻7年,江湾辖区内每一个小区的出入口、每一条小巷子,都深深地印在了“活地图”侯利民的脑海里。
4小时“没眨眼”抓获窃贼
工作中的侯利民时刻需要保持全神贯注。2016年12月的某天深夜,侯利民像往常一样盯着屏幕,因为年关将至,属于案件高发期,值班时必须更加小心。突然,一个身影进入监控范围内,该人蹑手蹑脚的样子,一下引起了侯利民的警觉。他随即调派周围的巡逻民警前往询问,这时嫌疑人已经骑着刚刚开锁的电动车准备开溜了,民警突然杀出实施拦截,嫌疑人一看不妙马上弃车,翻墙溜进了附近的工地。
“这个工地晚上大门紧闭、无人看守,只有一个口方便出入。”夜色已深,嫌疑人又穿着深色衣服,探头传来的视频有些模糊不清,给监控增添了不少难度,侯利民紧紧盯住不放松,不错过任何一点动静。四小时后,嫌疑人以为风声过了,准备溜出工地,就在他翻墙的一刹那,侯利民立刻向对讲机那头的民警说了声:“行动!”嫌疑人就这样落进了巡逻民警布好的“法网”之中。“那晚四个小时我都没敢眨眼,说实话真的挺累也挺磨人的,好在最终将窃贼抓获,真是大快人心。”
不断提升技能守护一方平安
成为监控值守已7个年头,虽然枯燥紧绷的状态是侯利民工作的常态,但是每一次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都让侯利民忘记了疲倦。他告诉记者,社会在发展,罪犯也变得更加狡猾,反侦察能力很强,所以巡逻民警也要不断提升技能。
“我希望在工作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比如多尝试去猜测某个路人的行为,他忽然停车要干嘛?等人、买烟或是打电话?”平时,侯利民也喜欢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以及研究人物的微表情等。这些技能让他能缩短预判时间,不给罪犯留一丝余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侯利民和同事们平均每年成功破获30余起案件,保护了辖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脱下警服,我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但当我穿上警服坐到监控旁,我做的事就充满了意义,因为我正在守护着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