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摄影 袁杰
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期间,与会的人大代表们认真审议区政府工作报告,各代表团讨论积极、气氛热烈。代表们分别围绕经济、航运、文化、民生等方面建言献策。不少代表表示,报告中提到的“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旧区改造实现新的突破”……这些成绩令人振奋,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要直面困难和挑战的决心。
聚焦功能区建设 走出发展新路
来自上海航运交易所的区人大代表顾云凤,对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重要功能区”颇有感触。她表示,航运行业目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希望区政府对航运方面给予一定支持,扶持航运企业走过“冬天”。虹口要发展成为航运中心,必须要在高端航运服务业方面持续发力。
近年来,虹口正在努力走出一条服务经济特色明显、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的发展新路,今后五年更将着力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促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不断深化服务企业。不少来自企业的区人大代表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区人大代表郑晓峰表示,虹口区有后发优势,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中,可以结合北部地区现有条件,对引进人才给予更多帮助,让他们能够安心在虹口工作、生活。区人大代表陈峥表示,中小企业成长迅速,可以说是虹口发展的“压舱石”,希望区政府更多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
产业园是虹口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区人大代表黄诚多年从事园区招商置业工作,他认为,已成立的园区办,对提升园区产业能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希望虹口坚持园区发展重心,做实做细园区规划。
民生议题备受关注 直面挑战落实服务
会场上,“接地气”的民生议题备受关注。不少代表带来了基层的意见建议,纷纷围绕旧改、养老等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来自上海中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区人大代表张富林,从生态园林专业出发,提出要将旧区改造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他表示,旧区改造以后,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一定要相结合,城市建设要规划优先,相信虹口未来的生态环境一定会更美好。
作为全市老龄化程度排名前列的中心城区,虹口的老龄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区人大代表龚玲琳是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她表示要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关键是要把政府工作报告贯彻好,要按照民政部门的要求,积极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网格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一站多点”和“嵌入式”的延伸服务,实现形式多样化、服务广覆盖的目标,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除了养老,教育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项目之一。如何建立好家门口的学校,做好施教、助学工作,区人大代表胡培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虹口应继续大力提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鼓励教师柔性流动机制,建议将全部学校划入学区化或集团化队列。
发挥区域优势 擦亮城区名片
虹口作为文化大区,传承历史文化一直是代表们关注的热点。不少代表都表示,虹口是海派文化发祥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利用城区优势深入推进文化发展。
来自上海多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区人大代表陈代琛对多伦路规划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虹口是个老城区,建议区政府在文化传承和区域发展之间做好协调,做好虹口文化的推广与沉淀,让其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区人大代表夏继秋表示,四川北路集商贸、旅游、文化于一体,可以说是上海海派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重塑四川北路辉煌。还有不少代表聚焦北外滩建设发展,从经济、文化、旧改等方面发表观点,包括发挥白玉兰广场项目优势助力区域发展、利用城区优势深入推进文化发展、做好北外滩滨江岸线贯通等。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新一届区政府的开局之年。不少代表都表示,一定要竭诚履职,助力虹口实施高标准管理、实现高水平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