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晶)
编者按:
位于虹口区北部、原二纺机工业园区旧址的彩虹湾是目前上海城区最大的保障房基地,截至7月30日,—期“蔷薇里”已为600多户居民办理入住手续,约500户居民正式迁入。搬入新家的第一个夏天,这些终于实现“安居梦”的居民有着怎样的新生活呢?
“老杨侬又一圈逛好啦?”“是呀,刚去交了水电煤,来你们居委坐坐。”……门外艳阳高照,屋内凉风习习,在筹建中的虹湾居委活动室,老杨正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进行每日一次的“签到”。
老杨全名杨中良,今年73岁,原住在唐山路新建路地块,后因旧改而选择了彩虹湾的房子,并于去年年底入住。由于是独居老人,因此虹湾居委想了个办法,让老杨每天出门散步时,顺便来居委坐坐聊聊,并将之戏称为“打卡签到”。
当记者问起入住新房的第一个夏天感觉如何时,老杨接连用了“天壤之别”“天翻地覆”“做梦一样”等一系列词汇,但依旧难以表达他心中的喜悦和激动。
新房老屋天壤有别 浓浓关切丝丝入心
老杨说,旧改前他住的房子只有27平方米,没有独立的煤卫设施,更别说在夏天里舒舒服服冲一把凉水澡了。过去的几十年,每到夏日酷热难耐之时,老杨唯一的降温方法,就是回到自己的小屋,把门一关,然后用冷水毛巾擦身。“现在可好了,住上了两房一厅,也有了自己的卫生间,洗澡不再遥不可及。”
“硬件”大幅提升的同时,“软件”的升级也同样重要。
“在进行居民入住登记后,我们发现,彩虹湾一期入住居民的老龄化程度很高,65岁以上老人有150位,其中有7位独居老人。”虹湾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赵平说,虹湾居委现有5名工作人员,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与这些老人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最大程度为他们入住彩虹湾后的新生活提供服务。“因此,我们招募了社区里的党员志愿者,并发动他们与这150名老人结对,让志愿者们定期和老人唠唠家常,反馈老人们的近况。”
对于7位独居老人,赵平则想出了一个“打卡签到”方法,让他们每日外出走动时,顺便来居委坐一坐,和居委干部聊一聊,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通过这样的方式,居委干部知道了老人的动向。老人每天也有人聊天解闷,遇到难事第一时间就能找到居委干部帮忙解决,为独居老人的生活安全添了一道新的保障。”赵平说。
跨前一步为民着想 诚意打造多彩生活
彩虹湾,顾名思义有着“多彩虹口多彩江湾”的含义,这也是虹口区政府、江湾镇街道和筹建中的虹湾居委一直以来默默努力的方向。
为此,居委和物业跨前一步印了服务手册,其中涵盖了各类生活服务项目和咨询电话,这样一份“服务清单”对初来乍到的居民们很有帮助。在居民入住比较集中的那段时间,居委会工作人员放弃午休,并在周末轮流值班接待居民咨询,为居民办理各项事务,让“蔷薇里”居民的多彩生活有了美好的开始。
不过,作为一个全新社区,随着居民不断增加,必然有需要磨合的地方。针对社区里老人多、看病难问题,赵平与居委干部们想方设法。除了和社区卫生中心沟通,为—些特殊的老年病人提供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外,他们还联系海江医院作为共建单位,走进社区举办了3场大型医疗咨询服务。
缓解了看病难,买菜问题又浮出水面,彩虹湾附近有一家菜场,但由于“蔷薇里”小区的东门外依旧处于施工封闭状态,居民想去菜场只能绕行。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赵平想到,离“蔷薇里”700多米远的江杨家园小区有自动售菜机。平时,本小区居民也会到那里买菜,但路上要耗时10分钟。如果能引进自动售菜机,那不是方便多了?这些天,他正多方征求意见,并与物业协调,看能否办成这件实事。
相信,随着周边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老杨们”也将会感受到更加多彩的虹口、多彩的江湾、多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