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友晟)
刷满“牛皮癣”小广告的水泥墙面、堆满杂物的楼梯走道,这些老公房楼道顽疾如今在江湾镇街道居民楼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精心绘制的油画水彩画、俏皮的拼图、意境幽远的摄影佳作,焕然一新的楼道仿佛是家中客厅的延伸。6年来,随着全区深入开展“漂亮楼道、文明弄堂”建设,同样的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全区各个街道的居民楼里,居民每日回家的必经之路因此少了一丝冷漠与杂乱,多了一份和谐与温馨。
公共楼道变身“大客厅”
居民蔡宗华是江湾镇街道场中路755弄小区的楼组长,对于楼道里乱堆的杂物、乱丢的烟蒂,蔡宗华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思前想后,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善这种情况呢?蔡宗华自费买来油漆涂料,准备带头美化楼道环境。“当初创建漂亮楼道时,有的居民不理解,感觉到油漆、涂料味很浓,粉刷墙壁灰尘也多,还有居民说做这些事情又没有报酬。我想楼道是大家的楼道,是大家重要的生活空间,只要大家觉得舒心,我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也开心。”
在蔡宗华的带领下,楼道完成了“转型升级”。“亲戚朋友来了都跟我说,你们楼道就像一个大客厅。”蔡宗华笑着说道。现在,楼道“旧貌换新颜”,居民利用转角处设置了图书阅览点,还见缝插针在楼道里设置了科普角和宣传展板,走道墙上挂上了居民自制的手工艺品,处处洋溢着“家”的味道。
楼里事成了自家事
如今,“漂亮楼道”项目早已走出江湾镇,在全区8个街道的居民楼里都能见到焕然一新的漂亮楼道。曲阳路街道的玉田大楼,从1楼到20楼,每走到一个楼层都有移步换景的感觉。楼道墙上悬挂着各具特色的画,12楼是清雅的油画,18楼是喜气的农民画。楼道里还摆放着居民从自家搬出来的各色盆栽,楼道转弯处整齐地排放着干、湿垃圾箱。居民把楼道当成了自己家的一部分,在共同布置楼道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也走出了“每日进出碰面,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相处怪圈。
玉田大楼有一位外来租户陆大姐的腰扭伤了,在家躺了10天没能出门,邻居老胡知道这一情况后,马上把别人从香港给他带的伤痛药拿去给陆大姐,“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这点小忙还不帮太不像话了。”陆大姐感动地说,“老胡他们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怎能不把楼里的事当作自家事?”
8个街道各具特色
从2009年江湾镇街道首推“漂亮楼道”,到2014年“漂亮楼道”创建活动已在全区17688个楼道广泛开展。各街道针对住宅小区的特点,探索出规模化推进“漂亮楼道”创建的新路子。欧阳路街道主动与区房管局协调,实施物业、居委与居民联动;凉城新村街道以四格漫画形式宣传楼道文明,开展“美居计划”;四川北路街道首创“三香弄堂”;广中路街道打造“特色楼道”;嘉兴路街道开展“星级楼道”评选;提篮桥街道把尊老敬老文化融入文明弄堂创建等,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漂亮楼道、文明弄堂”创建的形式。
今年3月,“漂亮楼道”创建活动更是荣获“上海市群众喜爱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称号。6年来,“漂亮楼道、文明弄堂”创建活动已经成为本区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本区文明城区创建过程中惠及民生的实事工程和探索居民自治的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