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嵇丽娜)
空气质量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近年来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去年,本区成立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依托该平台,区环保局、建交委、绿化市容局、公安虹口分局、旧改指挥部等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对区域内建筑工地、市政工地、道路、渣土车辆等扬尘污染源实行严格监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成效明显,去年,扬尘指数同比下降了34%,改善程度位全市第一。
虽然,重拳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扬尘指数绝对值仍偏高,降尘量不稳定等问题仍不容忽视,在近日召开的创文专题询问会上,部分人大代表由此向相关职能部门发问,区环保局等部门负责人当场回应:将进一步加强严查,严管和严罚。
从源头治理
扬尘污染为何居高不下?区环保局指出,目前本区正处于大建设、大开发阶段,以2015年6月底作为统计时点,区内在建工程共计55个,同时,还有100万平方米的旧改地块。针对工地施工作业粗放、道路保洁冲洗面和频率不高等问题,本区结合区域实际,从建筑工地、市政工地、拆房工地、房屋修缮、道路保洁、渣土运输、绿化种植七个方面,编制完成了《虹口区扬尘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并制定了《虹口区实施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区建交委、环保局、绿化市容局等部门分别从各自职能出发,深化所辖单位的监管工作。
“如何防控扬尘,我们一直在努力分析源头,寻找对策。”负责人介绍,建筑工地的扬尘,是对PM2.5贡献率较大的因子之一。目前,全区在建工地都安装了扬尘在线监测设备,一台装有移动式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车,每月都会驶入本区29条主要道路或拆房工地附近,收集扬尘数据和影像资料,“这些数据为控制污染源头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年还将在垃圾码头再安装一台,对全区土方车进行监控。”同时,细化的工地管理制度为扬尘治理保驾护航,如裸土须用过滤网覆盖,土方车清运时不得超载,须盖实盖板等条款都明确写入规章制度当中。
今年起,联合执法检查频次增至两周一次。上半年,联合执法组共检查工地400余次,其中共查出扬尘污染问题30余条,开展文明施工专项检查2次,开具整改单15份。
加强长效监管
现行管理制度中是否存在漏洞?怎样克服时松时紧现象?人大代表继续发问。
区环保局负责人表示,目前执法检查前需要走一定程序,往往是预先发通知,使得被查单位能够提前做好迎检准备,检查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今后,将增加飞行检查频率,提高监管效果。其次,针对旧改拆房工地易产生扬尘污染问题,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管理措施。要求在机械拆除房屋时,对作业面用高压喷雾喷水和洒水的方法来实施控制;人工拆房时,要在房屋拆除周边,采用密目网围起来,以最大限度减少扬尘。
试点效果较好的扬尘管理新工艺和新手段也将进一步推广。如目前我区已经在彩虹湾二期、江湾街道A06-05地块、金融街虹口中心3个工地中试点了在围墙和场地内安装喷淋降尘设备,接下来计划将在其他新开工工地、基坑施工工地中逐步推广。此外,绿化对扬尘的吸附作用很明显,负责人介绍,“在用地紧张、地面绿化难以扩建的情况下,我们正在考虑建设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今年的计划是23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