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街道残联办理的残疾人事务,现在可以到就近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去年下半年以来,曲阳路街道、凉城新村街道在本区率先试点该项工作,运行情况良好,为残疾人办事添了方便。区残联介绍,这一便民举措今年有望在全区推广。
窗口配备辅助用具
为切实做好残疾人事务下沉受理中心工作,区残联在前期准备阶段积极做好软件调试、人员培训、宣传告知等各项工作。在对残疾人事务进行全面梳理后,区残联结合本区实际,汇编了23项具体事务的办事流程及相关政策。23项业务中,既有残疾人居家养护申请等康复类项目,也有残疾人证申领等维权项目,涉及面十分广泛。数据显示,试点运行至今,重残无业医药费报销、残疾证申领、辅助用品用具申请等业务量相对集中,分列办理事项的前3位。
为了给前来办事的残疾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区残联前期对受理中心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在办事窗口配备了常用的辅助用具。“比如,针对听障群体,我们在窗口配备了电子手写板,方便残疾人与工作人员交流。”区残联康复科负责人介绍。
增强社区归属感
“残疾人相关事务原本都是在街道残联办理的,下沉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后,一来能让残疾居民同等享受到社区公共服务,增强社区的归属感;二来,如果他们有其他社区事务要办,也可以‘一站式’办理,避免两头跑。”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区残联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各街道逐步推广。
(禾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