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也想为它做点什么。”3月17日,市民樊小姐来到虹口图书馆,希望发挥自己外语、计算机方面的专长,成为一名志愿者,来“回报图书馆的优质服务”,而她之前的身份,则是该馆的一名普通读者。
负责志愿者招募的工作人员在欣喜之余则显得很淡定:近年来,像樊小姐这样从“读者”到“志愿者”的转变案例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对此,虹口区图书馆馆长洪以生剖析了原因: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落到实处。他表示,虹口图书馆作为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通过开放式服务,尽可能让读者充分利用馆内所有资源,实现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利用相结合,藏、借、阅、查、观、听一体化的服务。也就是说,市民精神文化方面的种种需求,都能在此享受“一站式”的服务。
服务不仅赢得了读者认可,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虹口区图书馆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单位”。据了解,全国文明单位评选活动是由中央文明委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性评选活动,每3年评选表彰一次。该奖项是一项综合性的最高荣誉,体现了一个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基础服务”推陈出新
记者了解到,虹口区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由总馆、乍浦分馆、曲阳分馆组成,肩负着本区“中心图书馆”的职责,曾连续五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除为本区及周边地区市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外,还承担着搜集、利用、保存地方文献,采购、编目、宣传各类文献资料,广泛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和开展文献研究、学术活动、文化传播等一系列工作。
“我们馆人均持证率、年流通量、入藏总量三个指标性业务数据连续四年位列全市前三甲。”洪馆长表示,“满足市民的基本阅读需求”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因此,虹口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不断推陈出新。如在乍浦分馆率先推行了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模式,开辟出60平方米的独立空间,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提供集办证、查询、预约、借还书、续借、缴纳逾期费等一体式服务。一名读者表示:“感觉像逛‘24小时便利店’,借书还书不再受到时间的约束。” 除此之外,洪馆长还透露,今年将推进实施“图书自助借阅”,不断提升自动化管理水平。
“菜场书屋”广受赞誉
菜场里飘出书香味。四年来,虹口区图书馆将图书搬进菜场,在全区26家标准化菜场全部建立了“菜场书屋”,“不仅成为菜场业主们的精神家园,而且还是小候鸟们的乐园。”同时,区图书馆利用专业优势,指导开展书屋的日常管理工作,从2013年暑期开始,还把“阿拉一起读童谣、唱童谣”等读书活动办到菜场书屋。
记者获悉,“菜场书屋”已入选“上海市图书馆十佳案例”、《服务创新,转型发展——上海地区图书馆服务创新成果展》。如今,“菜场书屋”作为“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接受了专家组中期督察,并正在创建全国示范项目。
与此同时,该馆的“文化快车”志愿服务项目、曲阳分馆的“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等老牌的特色服务项目,二十年如一日,积极推广文明风尚,普及科普知识,获得广大市民的好评。
(沈春琛 谢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