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一早,淅淅沥沥的中雨伴随挖掘机、铲车发出轰鸣巨响,位于东余杭路1361号、平凉路37弄、临潼西村共3处存在了20多年之久的近300平方米“公字”违建被拆除,掀起了经营性“公字”违建拆除工作的小高潮,10月份共有10余处“公字”违建被集中拆除,这也为明年创建文明城区打下了基础。
“弄口‘肠梗阻’拆了,我们长期以来的心病也消了。”在东余杭路拆违现场,一位老居民动情地告诉记者。由于小区内公共区域狭小,又是老旧居民区,这幢“公字”违建堵在弄堂口,居民进出及自行车、电动车等停车难问题特别突出,“堵路更堵心”,更让居民们困扰的是,这些公字头违建成了一些居民肆意建违的“挡箭牌”,它们的拆除,对躲在其“身后”的私人违建也起到了震慑作用,经过约谈,周边多处私人违建也将于近期自行拆除。
负责拆违工作的街道城管科科长韩阳告诉记者,辖区内类似的“公字”违建虽然单体面积较小,但存量较多,且多数存在了几十年,由于历史因素错综复杂,拆除难度非常大。今年初,“公字”拆违成为全区拆违工作的重中之重,街道经过调查排摸,确定了40处(“公字”违建)的拆除目标,截至10月底,共拆除存量违建近7000平方米,其中“公字”违建已拆除近1000余平方米,新建违建为“0”。
“被拆户”写来感谢信
违建与利益息息相关,极易“剑拔弩张”,然而在该街道唐山居委一“公字”违建被拆后,当事人居然写来了感谢信,对街道拆违工作表示理解,并对在拆除过程中对他们的关心、帮助、照顾表示感谢。“这让我们颇为意外和感动。”韩阳说,“拆违工作不仅仅是‘拆’,更是要‘建’,建立信任,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要‘走心’。”
每次“公字”违建拆除前,城管科与城管中队、居委会组成的工作小组都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详细了解在“公字”违建内经营户的情况,从房管、工商等多方获取信息,并多次到周围居民家中,甚至到已退休的居民工作“老法师”家中去“取取经”,找找突破口。
源福居委一“公字”违建的顺利拆除,就是得益于“拆违不拆心”的理念。该处“公字”违建的经营户是回沪知青,因为身体健康等原因,另寻工作比较困难,一听说房子要拆,情绪非常激动。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工作小组从法、理、情等多方面开展工作,给经营户留有思考的时间,同时通过组织居委干部、老同事、老邻居等多方面人员去沟通协调,把经营户的思想工作做通。同时,对于他们反映的实际困难,街道积极协调社保、社管等部门,予以妥善处置。最后当事人想通了,同样给街道写来了感谢信。
拆除一处 靓丽一片
由于历史原因,经营性的“公字”违建大都在弄堂口、小区内,“公字”违建拆除后,“环境重建”成了重点。在7月拆除了位于舟山路的3处违建后,街道积极回应居民诉求,出资给拆除违建后的弄堂口安装了铁门,保障小区安全;修建地坪保证畅通,粉刷了墙壁、补种了绿化,周围环境焕然一新,并与居民、居委会商议后,修了一个自行车停车棚,解决了小区内非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街道相关部门表示,在之后的违建拆除后将继续按照“拆除一处、靓丽一片”的目标,充分听取周边居民意见,或是修建小花坛、或是安装健身器材、或是打通交通要道,还居民一个洁净的环境。
(沈春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