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记者了解到,作为体现政府作风建设最直观的渠道,本区各窗口单位在实践活动中着力增强服务群众意识,在提高实际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以小窗口展示出了政府的大形象。
开门服务“零门槛”
各窗口服务单位通过统一服务规范、修订相关制度、增添便民措施等,打破窗口服务门槛,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
区行政服务中心着力打造“第一窗口”形象,完善服务设施,新增公共服务设施标识、饮用水、报刊书架等便民设施。同时,修订《办事指南》,增设咨询窗口、增加导引人员,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方便。
区档案局完善中午接待制度,建立工作日无缝服务责任制,增加周六查档接待,方便平时上班的人员前来查档。推进“就近查询、跨馆出证、馆室联动、全市通办”工作,增强各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民生档案全市通办受理点全覆盖,群众可以在家门口查到在其他区县办理的婚姻登记证明、独生子女证明、知青子女回沪审批材料等证明材料。
跨前一步“零距离”
各窗口服务单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跨前一步、主动服务。
区司法局公证处坚持主动服务,将办公点搬迁至沿街面,新增的遗嘱公证室,为当事人提供私密空间。对不同类型群体,采取不同措施,方便群众办事。针对在职人士办证,成立窗口应急小分队,周六增设咨询窗口;针对老年群体配备应急物品;针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市里出台为老年人免费保管遗嘱和办理遗嘱公证的政策后,公证处发动党员公证员,利用双休日办理业务,并于上半年提前完成全部任务。
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玉田路社区站点开展“医药分开”试点,与站点隔壁的“雷允上”大药房合作,居民在站点就医后,可直接在药房取药,避免两次往返的麻烦,试点近半年来,受益居民达8000多人。
流程再造“零缝隙”
各部门着力对服务窗口进行业务调整,整合业务,弥合缝隙,公开和简化办事程序86项,各窗口单位逐步从“一门式”向“一口式”受理模式转变,只用“进一扇门、问一个人”,就能解决问题。
区法院针对群众反映法院本部和诉调中心两个立案窗口存在诉前调解耗时、立案标准不一、程序衔接不畅的情况,变“被动找为主动帮”,将诉调中心的立案窗口回搬至法院本部,同时安装同步录音录像系统监控立案服务情况,实现一个窗口、一个声音,统一收转立案材料,同时强化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和诉讼指导,减少当事人诉累。
区卫监所对所有卫生审批事项均实行承诺办结制度,承诺办结期限在法定期限的基础上缩短了三分之一,医师护士执业变更当场办结。在许可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落实好首问负责等制度。
今年以来,本区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6项。除规定应提速1/3的事项外,在本市第一个提出开工、开业和公共服务的所有审批均要求提速1/3。
(欣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