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2日下午,作为虹口区提篮桥街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教育主题活动的一部分,原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助理检察官高文彬先生向社区部分青少年学生讲述了当年审判日本甲级战犯时的情景。
今年已92岁高龄的高文彬先生是目前唯一健在、曾目睹审判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人的当事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说起当年审判日本甲级战犯时的情景,依然记忆清晰,思维敏捷。“1945年7月,我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便在上海地方法院担任刑事庭书记官。由于看不惯‘衙门作风’,3个月后我就辞职了。”高文彬向学生们慢慢地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
辞职后的高文彬得知中国派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检察官向哲浚正在国内招募一批熟悉法律且英语基础好的工作人员前往东京增援的消息,在东吴大学知名教授刘知芳的推荐下,参加了面试,并获成功,于1946年3月前往东京,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助理检察官。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设在日本东京涩谷区原日本陆军省旧址,这是二战期间日军对外侵略的军事指挥机构。车子开上去是一个小高地,内部呈环状。一楼就是法庭,检察司设在三楼。”高文彬向学生们讲述道,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官由参与审讯的中国、美国、苏联、荷兰、加拿大等11个国家法官组成,检察官也是由这11个国家检察官组成,检察长为美国律师季南。
高文彬说,整个审判过程中,“南京大屠杀”事件被列为重点,审判持续了数个星期。有一次,高文彬在图书馆翻阅资料,无意中发现日本东京出版的《日日新闻》上刊登了一张摄于1937年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后不久的照片。照片上,两名日本军官刚刚进行完一场杀人比赛,看谁砍中国人的头多。高文彬先生说到这里神色中依旧难掩悲愤。出于职业敏感,高文彬仔细观察了这张照片的背景,并记下了那两名日军的名字:向井敏明、野田岩。后来,在审理日本甲级战犯松井石根及其幕僚武滕幸章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南京中国军事法庭在收到高文彬从东京寄来的证据材料后,终将已混在一般日本投降兵回国的向井敏明、野田岩抓获,并绳之以法。
在对日本甲级战犯在华犯罪进行审理时,高文彬为了收集更多证据,经常加班至深夜。“两年多的审理,仅庭审记录就多达800本。”高文彬回国时带回了两套庭审记录,一套送给了当时的中国政府外交部,另一套送给了母校东吴大学。
对国家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高文彬感到十分有必要,他说,当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铁的事实,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作为当年亲自参加过审判日本甲级战犯的当事人,对日本所犯下的罪行,犹如还在眼前,他希望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龙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