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杨梅珍94岁高龄,多年来在凉城社区医生陆桂强的悉心照料下,享受到了健康的晚年生活,让我们一家人都很欣慰,特来信表示感谢”。今年以来,女儿吴彩虹写给区卫计委的这封信,与数十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一起先后被投递到了区卫计委领导的案头,表达了对一位位兼具医术和医德的家庭医生的真挚谢意。在字里行间中记者发现,写来感谢信的多是老年群体,他们或罹患慢性病,或心情焦虑、讳疾忌医,正是在社区医生的“对症下药”下找回了健康和信心。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正在社区中享誉非凡。
治病医疾更解心中忧虑
对于老年人来说,看病就医本身就是一种负担,久病不愈,身体每况愈下。在漫长的煎熬中,患者的心理和身体承受双重考验,渐生疑窦,消极治疗。社区医生的入微关怀,往往能让他们打消疑虑,更加积极地面对病情。以郑雅丽为代表的一批老年病友写来联名表扬信,感谢凉城社区医院的家庭医生陈力。她在心中写道:每次陈医生给我看完病,心情就会非常愉快,仿佛病好了一大半。拥有好心情,就是最好的“良药”。原来,一年前,郑雅丽查出颈动脉有斑块,误以为是不治之症,而且惧怕“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不愿接受治疗,抱有了听天由命的想法。陈力医生耐心细致地给她作了病情的剖析,“颈动脉斑块不容小觑,放任自流极易产生严重后果,如心梗、脑梗。”他为郑雅丽开了副作用较小的“他汀类”药物,并不断开导她,使她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服药治疗。不久,郑雅丽就感觉病情好转,血压稳定,与以往在大医院“走过场”的经历相比,家庭医生亲人般的照料,让郑雅丽收获了愉悦的心情,看到了治愈的希望。
退休近十年的张林,患有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多年用药未见好转。在广中社区医生就诊时得到了张瑛医生的热心诊疗,也使老张下决心改用注射胰岛素。然而,注射疗法再加上其他药物的费用对张林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又是张瑛帮他解决了难题。老张在信中提及:“张瑛医生不仅帮我降低了医药费,还帮我舒缓心理压力,让我对治愈疾病增强了信心。”
上门送诊体现用心关怀
家庭医生制的推出,让社区医院更加具备了亲和力。不少既有医技,又有责任心的医护人员得到了病人的认可。
对曲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张肃冰医生和钱红护士的一封感谢信中写道:“只要一个电话,这两位医护人员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骄阳似火,都会来到家中询问病情,指导就医。”信件反映了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赖与日俱增。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家庭医生制工作社会宣传的需求,区卫计委统一了家庭医生制服务宣传口径,推出由“三个一”构建成的宣传资料:一份涵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信息、家庭医生知识问答、服务内容等的宣传资料;一部反映家庭医生一天的公益宣传片;一组能够展示家庭医生服务理念的宣传海报。目前,已制作完成的5万份宣传册,500组宣传海报,于4—6月向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9个卫生服务站发放并张贴,免费供居民取阅。
同时,区卫计委组织开展了首届虹口区“十佳家庭医生”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调动家庭医生参与到为社区居民服务的队伍中,进一步扩大了家庭医生在社区的知晓率。
记者还看到,一些信件中提到家庭医生为病人送药上门的好人好事。据介绍,因医保设备限制,老百姓在社区卫生站点就医时无法配药,往往要往返奔波。家庭医生虽解决了部分病人用药问题,但无法服务到每一位居民。为了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区卫计委各有关科室联动,大胆创新,探索在曲阳社区玉田站点开展“医药分开”试点,与隔壁“雷允上”大药房合作,居民在站点就医后,可直接在药房取药。下一步将试点在曲阳社区全面推开。这样,未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也可享受到便利。
晓 朱 谢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