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改一线,活跃着一支由28名政协委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以律师、心理咨询师、企业老总为骨干。他们对旧改新政谙熟于胸,坐镇旧改指挥部,解答老百姓心中的疑惑,化解被征收家庭在析产过程中的矛盾。不仅如此,他们在遇到典型案例时,不忘发挥智囊作用,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海绵中挤出水”
“旧区改造没有旁观者,作为政协委员,为群众做点事情,为虹口的经济社会发展尽心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9月,政协旧改志愿者工作室筹建之时,委员们普遍表达了这样的心声。
“当时电话联系了很多委员,征询组建志愿者工作室的意见,委员们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最终,有100多名委员前来报名,出乎了我们的意料”,区政协有关负责人至今还为虹口政协委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所动容。
区政协在报名者中挑选了28名委员,担任第一批志愿者。他们中有工程建设集团的董事长、房地产估价事务所的经理、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
“专业对口、能说会道、责任心强”,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委员“是所在单位的骨干,平常都是‘大忙人’,加入志愿者工作室,是从‘海绵中挤出水’”。他给记者看了委员工作室的上岗时间表,“每周两个半天,两名志愿者职守,从下午2点到晚上8点。这样安排,一些上白日班的居民也可以来咨询。”
虽然是“兼职”,但委员们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处理本职工作,而且始终牢记自己的参政议政职能。
记者了解到,在旧改基地,很多家庭因为户口多、“砖头少”,房屋征收补偿难以达到心理价位,宁愿闹上法院,取得比行政裁决更多的利益。政协民盟界别、隆安律师事务所的杨洪委员,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建议。如被征收人确有特殊困难,应当及时启动帮困解难程序;在法院判决时,如行政裁决是符合征收政策的,应当竭力维持,以维护行政裁决的严肃性和房屋征收安置政策的一致性。
帮老百姓说话
老百姓最愿意得到公正的对待,政协委员工作室作为第三方,能够客观地看待问题,“帮理不帮亲”,其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一些委员接访化解矛盾的同时,还根据“社情民意”提出旧改政策方面的不足之处,帮老百姓说了话。
政协科技界别、龙光律师事务所主任刘瑄委员,就处理了这样一桩事。嘉兴路街道一户居民,因土地证登记人和房屋实际居住人不一致,家庭成员间僵持不下,争夺签约权。法院却对这样的“确权诉讼”,不予受理。导致当事人无法签约,改善生活。
为此,刘瑄一方面走访居委会了解情况,一方面从法院得知裁定驳回的理由为沿用了2002年以来的“老政策”。刘瑄委员认为,本区先后经历了两轮较大规模的旧区改造。期间,区政府与法院对权属不清引发的民事纠纷,依据当时的法律法规办事,无可厚非。如今,旧区改造已变为政府为主体的房屋征收,政府主管部门与法院的行政、司法观念理应及时转变。他建议,对历史上形成的不合时宜的政策应作出调整甚至废止;对类似纠纷的处理,人民法院应当担当起司法责任,为民主持公道。
政协委员与时俱进的想法得到了区政协的高度重视。记者还了解到,区政协今年将进一步完善志愿者工作室。“现在的接待地设在嘉兴路街道分指挥部的三楼,条件成熟的话,搬到一楼,方便接访居民;改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跟随指挥部的同志开展有的放矢的走访;开展小型调研,在政策上,旧改的操作方式上,继续献言献策。”
(朱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