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本区招录了260名年纪轻、学历高的社区专职工作者。从最初录取时的封闭式岗前培训开始,一年多来,这群年轻的社区工作者扎根基层、融入社区,围绕社区服务与建设开展工作,在服务群众的同时,自我能力与素质也在不断得到提升。如今,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初步得到了社区居民、居委会干部们的认可。这批“新鲜血液”的注入,优化了本区社区工作者的队伍结构,为社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近日,记者走访了这群年轻的社区工作者,了解他们的工作近况和感受。
张思涵是一位“80后”,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系。她坦言,从学校走进社区,心中是怀着些许忐忑的。2012年5月,小张被派往旧改一线,成了人民调解员梁惠英的“高足”,学习如何真正做好群众工作。小张说,来到梁惠英人民调解工作室要求调解纠纷的居民,大部分都有难以化解的矛盾,有时一件纠纷涉及好几户人家,意见不合时你一言我一语,往往让调解者无从下手。每到这时,小张便会默默从梁老师身上取经,“老师的调解自成一套方法,她会先用亲近的称呼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再用缓和的语调询问纠纷来由,然后将心比心,从居民立场出发,先将矛盾暂时平息,再慢慢调解。”
梁惠英老师的调解之道让小张学到很多,同时,老师认真的工作态度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调解旧改居民纠纷是一场持久战,每每夜幕降临后,才能送走最后一批前来调解的居民,可无论多晚,梁老师都会细致地整理好当天调解的案例,并为徒弟们指出其中的“症结”所在。如此的敬业精神,让小张和其他徒弟们都深感佩服。说起一年来的工作心得,小张低头想了想,“刚开始觉得自己学的是法律专业,凭专业知识,处理社区居民纠纷应该没问题。后来与居民一接触才发现,单纯用法律语言讲大道理,居民根本不理会你,学会如何让居民静下心来听你说话,如何说让他们听得懂的话,是我在这一阶段的工作和学习中最大的收获。”
与小张有同感的年轻社工还很多,“90后”社工张晨俊在2012年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当选为复旦居委会委员。他回忆当初刚当选时,不少爷爷奶奶辈的居民拍拍他的肩膀,对他说:“这么年轻,能选上不容易”。而张晨俊也充分发挥了他的青春活力。原来,小区内长者较多,有时居民们想接触下网络之类的新鲜事物,却又不知从何入手。张晨俊在走访时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他便留了心,上门教老人们在网络上发帖、发图,一来二去,辖区内的老人们都待张晨俊如同自家晚辈一般,有事没事便要与他聊聊。而张晨俊也表示,这只是他加入社区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还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年龄优势,在社区工作中充分挖掘多元化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好社区工作。
据悉,在2012年本区第十次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社区专职工作者当选居委会委员的有76人,其中当选居委会主任2名,副主任2名,另有1人担任居民区党支部书记,5人担任居民区党支部副书记。他们的当选,进一步优化了居委会干部的队伍结构,也提升了居委会的自治能力。在为居委会带来新思想、新理念的同时,他们自身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切实的锻炼,让美好的理想在居委会这片土壤中不断得以实现。
(钱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