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浦东干部学院召开。作为参与工作交流的区县之一,副区长华东平代表虹口区,就本区期间的基础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作为上海的教育老区、大区,“十一五”期间,本区以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加大科研力度、打造高素质师资力量等工作为切入点,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
德育为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没有成功的德育就没有成功的教育”。近年来,本区在持续加强“两纲”教育,发挥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开发和拓展了“彩虹视屏窗”、“师说心语”栏目及“指南针计划”等系列现代化德育新媒介和途径。目前,全区共有10所小学、8所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共计19个基层教育单位参与了“指南针计划”试点。各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建立起了古造纸、古印刷、蜡染等文化体验室,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同时,每年,本区还通过组织开展和参与各类体育、舞蹈、戏剧等活动和竞赛,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科研引领 助推教育改革进程
科研是教育改进、教研发展的助推剂。“十一五”期间,本区以《构建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课题为统领,不断开展系列研究和实践,基本构建起了“一校一制度”的区域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并有效向全国辐射。
在科研引领和制度保障下,本区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不仅持续推进“三个课堂”(温馨、情趣、有效课堂)建设,积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广大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同时,本区还持续探索已经开展20年的“分层递进教学”以及“有效作业”、“走班授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通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促进“减负增效”工作取得实效。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十二五”期间,本区作为试点区县,将以“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改变(电子书包)”项目为引领,整体带动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教育教学成效评估等的变革,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提高广大师生包括信息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同时,“十二五”期间,本区还将在持续推进“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的“三名工程”基础上,着力加快创新型学校建设,推动相关创新实验项目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将着重扩大、提升教育组团发展模式,形成具有虹口特色的教育集团并进一步辐射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促进区域内各类学校的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