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深厚底蕴 创新发展思路
虹口区创意产业顺势而上蓬勃发展
近年来,在区相关部门和园区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创意产业顺势而上蓬勃发展,园区功能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目前,我区共有创意产业园区22家,其中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11家,入驻企业847家,重点发展研发设计、节能环保、信息服务、数字媒体、文化时尚等产业。今年上半年,园区共实现三级税收2.35亿元,同比增长60%,区级税收1.15亿元,同比增长72.1%。
搭建四大平台
为推动创意产业发展,我区成立了创意产业中心,并逐步搭建四大平台:一是信息共享平台,每两周制作一期电子期刊,及时反映园区动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创意交流平台,举办创意大讲堂活动,传播创意理念,推动创意交流;三是园区沟通平台,定期举办虹口创意产业沙龙,设立专题,一季一会,为政府和园区、园区和园区之间提供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四是政策扶持平台,梳理市、区两级产业政策,聚焦重点园区,促进园区健康发展。
通过有力的政策引导,目前我区创意产业发展目标准确,在招商与运营过程中,更加注重平衡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寻求适合在园区发展的目标客户群。招商定位清晰,各园区根据自身特色确定目标客户群,吸引了众多品牌企业。树立商业配套就是为园区服务的招商理念,通过让利于商业配套企业,引进有品质、有品牌且与园区内企业消费相适应的商业企业,实现了商业配套对园区的服务功能。注重打造公共交流空间,形成园内客户沟通的平台。在公共场地主办或协办设计类商业和文化活动,从而吸引更多行业内人士聚集一起,创造合作机会。加强政企合作,在园区建设和招商过程中,区政府加强与园区的互动,及时解决园区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我区还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向各级领导和国内外来宾推介,提高了园区的知名度,提升了园区品牌,使园区的经济效益获得极大提高。
园区特色鲜明
在积极的引导之下,我区各创意园区纷纷打造自身鲜明的特色,吸引相关企业纷至沓来。1933老场坊立足“多样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充分利用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营造不一样的氛围,打造多样化创意空间。今年以来,时尚活动层出不穷。极富特色的建筑空间使得1933老场坊成为众多时尚创意活动主办方的首选之地,奥迪Q5东区投放会、LUX力士85周年星运之夜、东方卫视《魔法天裁》决赛、ST&SAT新品推广、2010法国夏至音乐节等时尚活动接连在1933老场坊上演,舒淇、吴彦祖、全智贤、郭晓冬、吴大维等国内外明星的助阵使1933老场坊里星光熠熠,已成为上海时尚活动的新地标。今年以来,1933老场坊还开始尝试小剧场话剧,与话剧社进行合作,把话剧引入创意舞台,目前已上演了《女性独白》等著名话剧,逐步将1933打造为沪上东北片文化艺术中心。1933老场坊正在敞开创意的大门,以更包容的胸怀和更热情的姿态传播着创意理念,感染更多的人。而随着上海科学节能展示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功能性机构和一批节能环保企业的竞相入驻,“花园坊”园区也已成为了本市节能环保产业的“排头兵”。
此外,我区各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还注意与“一区一街一圈”的发展格局对接。位于广灵四路“智慧桥”创意园区,面积近5000平方米。该园区借助上海几所高等学府的优势,以引进科技产业为主,与大柏树地区的硅谷“一圈” 接轨。位于西江湾路的“绿地阳光园”创意园区,面积8000平方米,以引进现代服务业为主,与四川北路商业“一街”衔接。
品牌效应凸显
由于特色鲜明,我区创意产业园区已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园区品牌效应不断增强。世博会期间,28个国家(国际组织)世博参展方总代表、副总代表、馆长、副馆长等一行50余人参观了我区1933老场坊。外宾对于1933老场坊建筑表示出极大兴趣,纷纷驻足留影,并多次向讲解员询问其历史背景。在参观至2楼品味品位的展厅时,众来宾更是兴致盎然,被中国的原创设计魅力所折服,并当场表示愿意收藏部分展品。9月16日,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30余人参观了1933老场坊。访问团先后参观了1933老场坊的牛道、品味品位展示厅、中心圆舞台、顶楼露台,感受了1933老场坊独特的建筑风格,对老场坊给予高度评价。10月31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台湾嘉宾参观了位于花园坊的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展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得知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竟是由一座高能耗的老厂房改造而成时,宋楚瑜表示赞赏,并高度评价了这种集展示、交易、集聚和服务于一身的产业化发展形式。
我区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境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7月10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赢之路’如何成通途——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中的探索与求问”,对我区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工作进行了详细报道。日本《读卖新闻》也就“1933老场坊”园区发展对我区进行了专题采访。《读卖新闻》方面表示,“1933老场坊”已经成为国内外了解虹口的重要窗口,它的开发模式和中长期规划有别于纯商业开发,在取得盈亏平衡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原汁原味的老上海风貌。
据悉,我区下阶段将继续保持产业和园区良好的发展态势,以中央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为契机,从“拓展建设思路、突出发展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注重经济贡献,强化产业集聚、打造品牌园区,突出政策效应、提升园区功能”四个方面入手,推进我区创意产业园区和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