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孙卫国、俞北华、许虎清等区领导前往世博园区慰问我区派驻世博园区的工作人员。
5月17日,区委书记孙卫国,区委副书记、区长俞北华,区政协主席许虎清,区委副书记朱达等区领导带领区有关部门和街道负责人到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参观学习,就虹口的“十二五”规划制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调研。区领导应名勇、宋妍、杜炯、包建强参加了学习调研。
区领导一行先后参观了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德国汉堡馆、法国罗阿大区馆、西班牙马德里馆、英国利物浦案例馆、意大利威尼斯案例馆、中国苏州馆及沪上生态人家馆。区领导边走边详细了解各展馆的情况,特别是与虹口区情况相类似的欧洲一些城市的展馆,引起了区领导的高度关注。
“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很重要的三大任务:一是调整。调整功能、调整布局;二是改造。从虹口区来看,旧城改造任务十分繁重,要把历史上不适合于城市建设和人居住的环境改造好;三是发展。城市发展实践中,很重要的就是把握它的规律,规律是什么?就是要突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我们城市的发展要更加符合人类居住、生活、文化、精神发展需要,这样就体现了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以,城市的发展要更加注重人类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现代化和国际化。”孙卫国在参观时说。
如何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这次参观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孙卫国在参观了一些发达国家城市案例馆后说,这些城市案例馆跟虹口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德国汉堡、英国利物浦等城市,他们在几百年的发展中,都在不断调整和改造,从而求得了新的发展。所以,我们在编定规划时,一定要有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为现代化的发展留出更大的空间。在构思“十二五”发展时,要想到“十三五”、“ 十四五” 以至更长时期。要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向往。
北外滩的开发建设正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如何借鉴世博会经验,将北外滩打造成城市最佳实践区,孙卫国说,北外滩是上海浦江两岸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在构思我们中长期发展时,应该把北外滩发展作为一个重点来考虑。其中应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形态与功能的问题;形态的发展,要吸取老外滩和陆家嘴发展的优秀地方、成功地方,同时也要避免其不足的地方。形态发展,要考虑到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功能方面就是要更加突出以航运为特点的现代服务集聚区建设,并牢牢把握住这一机遇。二是现代与历史的问题;北外滩地区,它既是一个现代化的、时尚的地区,但它更应该体现出历史风貌保护区的特点。要把北外滩现代化的建设与历史风貌保护很好地结合起来,以体现我们百年历史的传承和延续。三是规划的整体性与环境的协调性问题;我们不仅要考虑人的生活空间、交通、道路、地上、地下连为一体,还要考虑环境建设、环保建设、绿化建设、市容管理建设,更要充分考虑到为后续发展留出更大的空间。所以,北外滩应该成为我们上海的城市发展最佳实践区。
虹口的发展如何借鉴国外经验,更新我们的理念和方法。俞北华向记者谈了他的想法。他说,通过在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参观,对我们考虑虹口下一步城市发展非常有启发。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北外滩开发建设和虹镇老街的旧区改造过程中,特别是在未来的发展方面,我们需要有更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城市最佳实践区的许多理念、思路和方法,可以借鉴。二是在编制“十二五” 规划时,我们应该吸取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发展当中好的规划思路、方法,使得在虹口未来的发展,特别是中长期的发展当中,能够更加科学的发展,使虹口在经济、社会、民生方面得以协调并可持续发展。
他山之石,激发灵感,获得启迪。在参观过程中,许多部门、街道的负责人当场交流起了各自的感受和感悟。区发改委主任岳彩新说,虹口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注入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如:在建筑节能、居民小区节能、商业形态节能等方面抓住机遇、抢占先机,加快推进,以培育更多的新经济增长点,着力将虹口打造成为绿色环保低碳的宜居宜商的高品质城区。
作为“一区一街一圈”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四川北路商业街建设和创意园区建设在“智能”、“低碳”上如何做文章?区商务委主任刘波英有他自己的想法。“一是城市的建设,产业的培育发展,形态的设计,应以人为本;二是应围绕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活的理念,通过企业的产品、营销行为来真正实现这个理念;三是为我们创意园区建设,新兴产业的打造提供了启迪:要善于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发展区域经济;要吸纳运用低碳理念为产业服务。”
在看了德国汉堡案例馆和法国罗阿大区案例馆后,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长松深有感触地说,作为虹口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将虹镇老街的发展瞄准世界的“一流住宅、一流商务、一流商业”的目标。应站在世界、站在全国城市发展的高起点上,顺应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开拓发展思路,推进虹镇老街的新发展。对此,欧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志远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许多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在社区建设中同样可供借鉴。我们的建设和发展要满足各种层次人的需求,建设中不能一味照抄,而要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社区不但要提供大众化服务,也要有精细化的服务。
取真经、汲养料、促发展。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得到的最大的印象,许多参观者都表示,要将城市发展的最新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