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社区老人所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区老龄委推出了一项针对社区老人的心理健康康复计划。届时,将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走入社区,为社区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安享健康的晚年生活。
部分老年人讳谈“心理问题”
日前,记者在区老龄委在广中社区举办的一场老年人心理健康保健讲座中,目睹了这样的情景。个别听闻社区开办保健讲座欣然前来的老人,到现场后发现讲座的主题是“心理健康”后,便匆匆离开。记者一问原因,这才得知,在不少老年人眼中“心理不健康”就意味着“脑子有问题”或者“神志不正常”。“我觉得我精神很正常,没有必要保健。”一位老人这样回答记者的疑问。
“现在,有不少老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远不如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此次保健讲座的主讲人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知音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王裕如教授说。王教授告诉记者,在平时的心理门诊中,前来心理咨询的基本都是年轻人。而老年人由于对心理保健缺乏必要的认知,因此常常讳谈心理问题。
社区老人需要心理介入
一份由区老龄委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年来,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有六分之一的人患有抑郁症,而每年的自杀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在55岁以上。专家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衰老,老人会渐渐感到生理上无可扭转的颓势。再加这时子女大多忙于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更是让老人容易产生精神孤独感,从而导致悲观抑郁的情绪。因此,老年人更需要情感支持和心灵慰藉。
一位从事老龄工作的街道干部就告诉记者两件社区老人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某小区的一位独居老人因长期离群索居而引发了“疑心病”,常常怀疑邻居要加害她,引发了邻里矛盾。而另一位老人则是因为相依为命数十年的老伴突然撒手人寰,无法面对这一事实,引发了精神抑郁症。幸好,由于这两位老人都在社区心理志愿者的介入之下,逐步恢复了常态生活。
我区推出老人心理健康计划
而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区老龄委目前正在我区各社区内逐步推广老年人心理健康计划。届时,全区10个社区都将建立“晚霞心苑”知音驿站。知音驿站将依托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通过招募志愿者、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发挥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作用,为社区老人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如果老人有特殊需要,还可以把这些心理专家请到家里,在更私密的环境下,排解自己内心的苦闷。此外,这些知音驿站还会定期举办“老年人心理健康保健系列讲座”,让老人逐步了解并正视心理问题,让他们以健康心态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