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区教育局获悉,2008年我区未成年在校生违法犯罪率明显下降,较2007年下降56%,由学校、家庭、社会串联而成的我区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成效初显。
据悉,作为我区教育、挽救“特殊”中学生的寄宿制学校,广中学校在我区预防、干预未成年学生犯罪工作中起到了关键的缓冲、扭转作用。
原先就读于海南中学的小军(化名)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从事个体经营疏于管教,读到初二,小军开始逃学、逃夜,并结识了一些不良社会青年,结伙在学校门口寻衅滋事……不久后,小军被送到广中学校接受强制矫正。起初,散漫惯了的小军无法忍受半军事化的管理,甚至打碎教室里的日光灯,企图自杀。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广中学校的老师们没有放弃。通过细致地观察,老师们发现,他为人豪爽、特别讲“义气”。于是,老师们决定因材施教,让小军多参与校内的体育比赛。在一些集体活动中逐渐培养他的责任心,让他发现自身的亮点。两个月后,小军就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开始反省自己先前的行为。
在老师们的不断激励和帮助下,小军的人生观有了很大转变,学习成绩也进步不小,曾经误入“歧途”的小军又重新走上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新路。
据了解,2008年,我区未成年在校生犯罪人数由2007年的16人下降至7人,一些游离在犯罪“边缘”学生正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努力下,及时悬崖勒马,回归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