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处获悉,到今年年底,在内环线以内运营的1740多辆中巴车将全部淘汰,升级为宽敞明亮的空调车。
上海的中巴车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是为缓解市民出行难,允许社会资本进入经营专线车,并给予了车票定价上的一些优惠。1999年管理部门将市区环线以内的中巴车全部由19座换成25座,车厢高度从1.9米上升到2.25米,宽度从1.7米加宽到1.9米,底盘安全系数提高后,允许车辆内有一定量的站客。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标准仍然不适应市场需要,尤其在炎热的夏天,其车厢低矮空间小的弱点更加明显,乘客坐在闷热的车厢内很不舒适。同时,由于中巴车载客量小,车辆超载情况时有发生,安全不能保证。
目前本市公交线路中有3399辆中巴车运营,内环线内有1740多辆。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1999年更换的一批中巴车的报废年限已到,到今年年底市中心所有中巴车将“一步到位”全部更换成大容量的公交空调车。但考虑到原先经营的中巴车的营运企业规模较小,很难投入大笔资金购置最新型的申沃车,替代车辆主要还是以价位在40—50万元之间的空调车,有金龙、福莱西宝、亚星等品牌车。中巴车升级为空调车后,原先的专线车和常规公交车的票价将实现并轨,按照0.25元/公里的标准定价,即实施“2元起步,1元进级”的公交空调车票价体系。
据了解,内环线以外因客流较少,中巴车仍能适应市场需求,短期内将不考虑“升级”。
摘自上海市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