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的消息,4月17日、18日,本市气温将“跃升”,最高温度可达29摄氏度。气温升高,对“非典”预防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为你的孩子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各方观点】
气温升高,细菌病毒会减少
俞顺章(上海“非典”专家咨询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卫生专科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气温升高,大家会把窗打开,通过空气传播的细菌病毒就会减少。为什么冬春季易传播呼吸道疾病?主要是因为在这个季节里,易孳生细菌和病毒,同时与人们开窗通风不够也有关。
但气温升高,有利也有弊。首先,气候忽冷忽热,处在变化之中,很容易患感冒。这时老人、小孩还是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其次,在预防“非典”的日子里,我们还是需十分留意和小心。因为到目前为止,“非典”到底是由什么病因引起的,是什么病毒等,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国内认为衣原体、冠状病毒同时存在病人标本里,国外大部分人认为是新的冠状病毒,而且不仅通过呼吸道传播,还可能通过空调系统、上下水道传播,这种病毒在外界至少还可生存3个小时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气温升高,我们应该多开窗通风,多注意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我们还是要提高警惕,进一步做好防范“非典”的工作,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天赐良机,抓紧搞次大扫除
蔡映云(上海“非典”专家咨询组组员、上海市医学会肺科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教授):气温升高后,首先要做的应是把窗打开,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使用中央空调的单位,可以把空调停了,多开窗,让外面的空气多吹些进来。大家在室内待久了,还应多到室外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当然,还是应少去人多和集聚的地方。空气流通了,病毒、细菌这些病原体就难以生存。
其次,利用气温升高这个机会,还要做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等工作。如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对单位、家庭等来个大扫除、大清理,还可以晒晒被子等。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外出回来和用餐时,一定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经常洗澡换洗衣服,注意营养和不过分疲劳等。
骤冷骤热,谨防感冒惹上身
李惠萍(上海“非典”专家咨询组组员、上海市医学会肺科专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气温达到近30摄氏度,对于绝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大家在“大松一口气”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两个温差,一是,室内外温差可能会给感冒造成可乘之机。室外阳光灿烂,二十八九摄氏度,披一件外套觉得热,可室内可能要低五六摄氏度,空调房也许还要凉快。带着一身热汗,进入阴凉的室内,不亚于淋了一场雨,如果不及时擦干,换上干衣服,就有可能得感冒;第二,早晚温差要当心,一般来说,白天气温突然性上升,并不会“拉动”晚间气温明显升高,如果图一时痛快,骤减衣被,很容易让感冒打一个“擦边球”。
【衍生话题】
关注学生健康各环节
刘祥瑞(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副处长):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和幼儿园的小朋友自身防病能力弱,气温突然升高,对学校带来的最大威胁是食品安全。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学校吃午餐,如果不能严格地按照要求,规范操作,后果不堪设想。从现在开始,学校要在进一步做好预防“非典”工作的基础上,对食品存放、生产、运送各环节严格检查,做到万无一失。同时对学生开展季节性卫生教育,掌握基本的自我保健的知识,让孩子远离疾病的危害。
疾病防范意识要到位
顾惠梁(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为孩子们提供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是学校的职责。我们学校校舍较陈旧,硬件条件不是很理想,因此要提前动员,早做准备,我已经要求各个班级下课尽量敞开门窗,多通风,后勤人员增加学生饮用水的供应;鼓励学生参加户外活动,透透气;有的年级对下午的课进行了“微调”,避免体力活动课程过于集中;另外,季节转换时节,孩子的身体机能处在一个调整和适应期,所以,学校要求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行总量控制,保证他们得到足够的休息。
【专家提醒】
教你几招小秘诀
1、有条件的幼儿园和小学可以准备一些干毛巾,及时为因玩耍、体育锻炼而出汗的孩子擦拭;2、家长可以为年幼的孩子准备一件厚衣服,带到学校,遇冷可及时更换;3、劝诫、监督孩子尽量不要到校外购买零食吃,以防接触不洁食品;4、多到户外活动,不要在人群过于密集的地方呆太久;5、多吃新鲜蔬菜,不要暴饮暴食,食用冷饮要有节制;6、适当开展体锻,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