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上海人都会切身感受到,这10多年来上海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中央的高瞻远瞩,得益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上海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江泽民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谆谆嘱托上海要“继续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再攀新高峰”。贯彻落实好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新”要求,需要我们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和“全国一盘棋”思想,发挥新优势,提高新水平,在服务全国中实现新发展。
上海人必须牢记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上海正日益成长为国际大都市,上海也正在成为世界的上海,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与此同时,上海人头脑必须非常清醒,上海是作为中国的一分子进入世界大都市之列的。世界的上海和中国的上海的统一,象征了中国现代化事业的真正价值取向。上海的发展的着眼点不是仅仅为了1600万的上海人,而是为了13亿的中国人。上海必须做大做强这不容分说,但这种做大做强不是孤军突起,而是要对整个中国起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同时,衡量上海的业绩如何,也不仅仅要看上海自身有了多大变化,自身的繁荣程度,还要看对整个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多少。
所以,上海必须进一步敞开胸怀,为更多的非上海籍的中国人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上海有着飞速发展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但这种条件不仅仅是属于上海人的,也是属于整个中国人民的。应让一切有志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一显身手的中国人,都有机会到上海这个舞台上来活动,都能享用上海的一切有利条件。上海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但不能让这个火车头没有满载就急忙前行。上海这些年的发展,既有“老上海人”的贡献,但更有“新上海人”的功劳。面对新一轮的发展,上海人应该更加认真予以考虑:上海为外地人所提供的活动舞台是否已足够大?
从实施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发展上海,更要在融入全国、服务全国上下功夫。这就是说,我们要切切实实地把上海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融入”到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整个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盘棋之中。联动长江三角洲和参与西部大开发,是上海服务全国的两大重点。要通过这样的“融入”,使上海与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共进共荣,同时使上海与西部地区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特别是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来说,上海只有首先融入长三角地区,才能更好地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只有主动融入长三角地区,才能抓住机遇,共享机遇,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我们正在开展“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要主动融入长三角、服务长三角。这已经成为全体上海人民的共同心愿。
做好服务全国这篇大文章,内容是多方面的。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国家大格局的发展战略,上海将全力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这是上海“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的具体体现。这种服务既包括基础性服务,又包括功能性服务。例如,在基础性服务方面,上海要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要优化城市网络结构,推进实现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等级体系;要加速上海基础设施与周边地区和全国的联结。在功能性服务方面,要在推进金融国际化的同时,强化作为金融中心城市对长三角地区和全国发展的服务功能,完善地提供包括银行保险、资本市场在内的国际化的金融服务;要在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同时,强化作为贸易中心城市对长三角地区和全国发展的服务功能,为长三角地区和全国的城市以上海为桥梁开展对外贸易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要在培育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通过研发和创新服务于长三角地区和全国的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要在加快建设航空港和航运港的同时,强化作为航运中心对长三角地区和全国发展的服务功能,尽快建设以上海港为中心服务于长三角地区和全国其他区域的长三角组合港。
上海的发展从来就是和全国联系在一起的,过去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上海只要真正进一步做好这种“融入”和“服务”的工作,定能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的国际大都市的核心功能就能得以充分展现,从而使得上海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实现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贡献。这是我们上海人对上海的期望,也是全国人民对上海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