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快亮了,我所希望的等于看到了,我一生的奋斗快要实现了,今后我无论生死,你们和全国人民一定会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近日,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的“党史百年:馆长学者三人谈”系列党史学习教育中,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名誉馆长吴德胜作为特邀嘉宾之一,围绕“上海城市地下斗争中的共产党员”这一主题,以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为切入点,开展了一场访谈式教学。
现场,吴德胜详细介绍了电影主人公原型之一李白烈士舍生忘死的革命情节,以及他和妻子裘慧英秘密配合工作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在讲到李白烈士牺牲前对裘慧英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时,吴德胜的声音不禁有些哽咽。
奋战在党史宣讲一线
这已经不知道是吴德胜第几次讲述李白烈士的故事了。但每每讲到李白在狱中见妻儿最后一面,预料到“天快亮了”的喜悦,和深知敌人不会放过自己时的坦然,吴德胜总是难忍激动。他说:“这样一位共产党员,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党的事业放在自己人生的首要位置,不管是严刑拷打折磨,还是高官厚禄引诱,都不能动摇他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我要向年轻一代讲好李白烈士的故事。”
“讲好李白烈士的故事”,多年来,吴德胜这样说也这样做。1983年,吴德胜向组织主动请缨,找到了位于虹口区黄渡路的李白烈士故居,也因此和李白烈士的遗孀裘慧英成为“忘年交”。由此,吴德胜开始尽心尽力讲解李白烈士奋斗在隐蔽战线的那段历史,把裘慧英女士告诉他的李白烈士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特别是退休后,他基本没有休息日,不知疲倦地为各界演讲,只要有需求,他随叫随到。
今年七一前夕,吴德胜奔走在市里各机关和大中小学校宣讲李白烈士的故事。一次,他在途中不慎摔跤而手臂骨折,医生叮嘱他“至少须静养两个月”。但吴德胜马上要去主讲“百部经典影片系列宣传展映《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党课”,他硬是带伤参加,“已经答应好的事情,我怎么能缺席?更何况这是一次宣讲李白烈士事迹的好机会,我一定要去!”为此,吴德胜特地让女儿帮忙在网店买了一件大号衬衫穿着以遮住手臂上的石膏绷带。宣讲当天,听众对吴德胜的党课报以经久的掌声。
今年6月,吴德胜还报名参加了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他讲述的李白烈士的故事,获得了上海赛区(志愿者组)一等奖,接下来,他将参加全国总决赛,向更多人宣讲李白烈士。
作为虹口区委讲师团成员,据不完全统计,吴德胜做过130场关于李白烈士的宣讲,听众数以万计。
而为了“讲好李白烈士的故事”,这些年来,和裘慧英一家三代有着长达38年友情的吴德胜,不仅翻阅各类党史文献书籍,做了厚厚的阅读笔记,从中挖掘更多关于李白烈士生前事迹的点点滴滴;他还拜访过很多当年与李白烈士接触过的同事,通过与他们对话,从更多侧面和角度去了解李白烈士。吴德胜把这些都化为自己的宣讲内容,从而更立体地向世人展现“用生命之光照亮黎明前黑暗”的李白烈士。
培养红色故事“宣讲人”
吴德胜也是一名党员,他总把李白烈士的事迹糅合于自身的言行中来鞭策自己。每一次宣讲李白烈士的故事,他总是不遗余力毫无保留。
2017年上海歌舞团决定创作红色主题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虽然对于上海歌舞团的这一创作设想,吴德胜表示“无法想象如何用舞蹈这种比较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隐蔽战线上既惊心动魄又不是大张旗鼓的危险”,但在舞剧创作期间,每次当全体主创人员来到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采风时,他总是用心向他们讲述李白烈士的故事,对主创人员的各种提问,他竭尽所能给予讲解,与他们分享关于李白烈士的种种细节。
最终,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大获成功。而舞台上石库门、弄堂、报馆、旗袍、裁缝店等这些极具识别度的海派元素,剧中人在弄堂口佯装扫地实为观察有无盯梢的情景,剧中人打毛衣的画面、用火柴盒传递情报的情节……这些当初主创人员来到虹口、走进李白故居时,吴德胜同他们讲述的细节都出现在了舞剧中。“这部舞剧让我很震撼,我也十分开心,因为无形中,当时这些听我讲的主创人员现在也成为了和我一样的宣讲人,只不过我们的方式不同。”吴德胜感慨道。
因为宣讲李白事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注重宣讲艺术,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吴德胜收获了不少“粉丝”;再加上这两年吴德胜多次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出镜讲述李白烈士的故事,他的宣讲视频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在很多人眼中,吴德胜也成为了一位“名人”。对此,吴德胜却说:“李白烈士才是真正的‘名人’,我所做的就是把以李白烈士为代表的,有着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精神的共产党员的故事,宣讲好,并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019年11月,吴德胜专程前往浏阳张坊镇瞻仰浏阳的李白烈士故居,除作了一场相关的报告外,他还与浏阳方面达成共识,促进两地宣传互动。
最近,吴德胜有了一桩“喜事”,在李白烈士的家乡浏阳,14岁的中学生耿静好拜他为师,今后,她将在浏阳的李白烈士故居为前来的观众讲述英雄的故事。
今年6月,浏阳河中学的耿静好因宣讲李白烈士的事迹获得长沙市红色故事大赛一等奖。耿静好介绍,前期准备文稿时,自己上网搜索了很久,其中上海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名誉馆长吴德胜的宣讲,让她对李白烈士有了深入和立体的了解,而“现场聆听吴德胜馆长的讲课”也成为了耿静好的心愿。
于是,在《浏阳日报》的牵线下,吴德胜和耿静好成为了微信好友,他常常在微信上和耿静好交流李白烈士的故事。有一天,耿静好提出“吴馆长,您收我当徒弟吧!我要向您学习,讲好李白烈士的故事,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让更多人了解浏阳这片红色热土。”9月中旬,吴德胜专门跑了一趟浏阳,喝了拜师茶,正式收耿静好当了自己的“徒弟”。他说:“由浏阳人来讲浏阳出生的李白,这是我最愿看到的。”
吴德胜介绍,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启蒙了自己的人生,他将弘扬李白烈士革命精神当做他的义务与责任,时刻铭记李白烈士为建立新中国矢志不渝、至死难移的英雄精神和崇高信仰,用自己的力量,让革命精神像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一样,代代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