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凉城新村街道承办的“2023安宁的艺术”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分论坛,暨“社区照护一体化下的生命教育与安宁疗护” 学术研讨和艺术分享活动在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学校顺利举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杨超、凉城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殷光霁、虹口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汤显、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书记张乃琴参与此次活动。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经的生命历程,“老有所养、老有善终”已成为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正确看待生命,让临终长者有尊严的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步,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必须学习的一个重要议题。
2012 年上海市政府推出“临终关怀”政府实事项目以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参与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凉城新村街道希望通过承办此次分论坛,推动凉城社区居民加深对于生命意义的认知,帮助社区为老服务企业形成临终关怀服务理念,提高社区老年人临终生命质量。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张乃琴副书记、市卫健委杨超处长、凉城新村街道殷光霁书记先后为本次活动的举办致辞,表示安宁疗护不仅仅是一种医学和社会理念,也是一个社区的温度,希望让更多人认识到安宁疗护的理念,认识到安宁疗护服务对每个家庭的重要性,开展切实有效的科普宣传,推进安宁疗护跨学科的专业发展。
活动中,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副主任阳方教授为大家阐述了生命回顾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与重要意义。
凉城社区卫生中心家庭病床科科长黄岳岳副主任医师分享凉城社区安宁疗护的具体案例,提到每一位患者都应有尊严地得到舒适照顾,籍以维持生活质量直到生命终点,达到病人和家属期待的“没有疼痛的离开”。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副所长汪丹教授分析了养老机构照护实践中爱护失智老人尊严的重要性。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陈慧菁博士则是介绍了音乐治疗在老年人社区照顾中的应用,提到通过具有治疗效果的音乐活动,帮助有需要的对象,以达到恢复或促进身心健康、消除心理障碍的治疗目标。
此次活动也给大家带来了艺术作品的分享。柴文涛自由艺术家的《光之———“世纪”》、王艾瑞小朋友的《月“路”(陆)与月海》,分别展示了他们各自对生命意义的感悟与理解。
活动最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程明明做总结发言,向出席嘉宾、观众以及社会各方对安宁艺术的支持表示感谢,未来也希望安宁艺术能进社区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居民理解和接受安宁疗护的理念。